当前位置:圣才商城首页>

伦理学基础(修订第二版)

¥35.10¥35.10
  • 作  者:罗国杰 著;李萍 编
  • 出 版 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书  号:9787563810840
  • 版次:2
  • 出版时间:2009/8/1
  • 印次:1
  • 图书开本:16开
  • 页数:464
购买数量:
- +(库存件)
已下架

免费试读(部分内容)

  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是静态地反映,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其社会性的。人们通过各种实践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获得了个体多向性的发展。人与他人关系的形成催生了道德产生的必要性。道德作为人类活动的精神现象,它所作用的对象正是人的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单个的个人无法提出道德,甚至也没有道德之必要,道德的力量源于它对共同信守的观念、习惯等的维护,道德并非个人头脑中的幻想物或纯粹个人的心理倾向。人生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有为的过程,人不仅要服从和利用自然界,还要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努力进取,为实现理想的境界不断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存在经历了两次:第一次是生存,第二次是生活。

  人的社会性实质就是个体存在的社会性,个体的确认正是在其社会性中实现的。个体的社会性包括:第一,与人的交流。这里既有亲属、同事、同学或朋友等组成的熟人间交流,又有与陌生人结成的公众问交流。个体正是在与人的广泛而持续的交流中获得对自己的正确形象和关心他人的能力。第二,参与社会活动。广义的社会活动包括家庭生活、私生活之外的一切活动,如学校的班级活动、居住地的社区活动、乡村活动等,在活动中,人们相互结识并合作,个人获得成就感和被承认的尊严。身体力行,在社会事务和公益活动中才能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第三,接受社会现实。社会对具体个人的影响程度是因人而异的,对个人而言,社会并非总是阳光明媚,也会有种种不测和难以排解之苦恼,如他人的误解、人际关系的难缠等,个人在社会中还会遭受不可避免的冲突和挫折,但这一切都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化解,个体要学会忍耐和承受,要能够在顺境和逆境中都始终保持对自己和时局的良好情绪和信念。

  ……

商品介绍

内容简介

  《伦理学基础(修订第2版)》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组织出版的《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系列教材》的一种,主要是为了适应新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而编写的一本伦理学的教材。如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变化,紧紧围绕当代大学生在伦理道德上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注意联系大学生日常所接触的实际生活,是编写新形势下伦理学教材的一个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都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趋势,由此而来的人们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就成为我们研究伦理道德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伦理学基础(修订第2版)》的作者没有回避现实生活所提出的问题,在这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形成了《伦理学基础(修订第2版)》的一个特点。

 

目录

  导论

   一、道德与伦理有何区别

   二、个体为什么要遵守道德

   三、社会为什么要确立伦理规范

   四、伦理学的主要类型

  第一编 个体道德

   第一章 道德的演进

    第一节 人的存在与道德的产生

    第二节 个体道德的形成

    第三节 个体道德的发展

   第二章 道德的践履

    第一节 道德行为的动因

    第二节 道德内化

    第三节 道德评价

   第三章 道德与人生

    第一节 时年道德

    第二节 性别道德

    第三节 恋爱与性道德

   第四章 道德与生活方式

    第一节 道德与社会风习

    第二节 道德与社会心理

    第三节 道德与社会交往

  第二编 社会伦理

   第五章 伦理关系

    第一节 伦理关系刍论

    第二节 中国传统伦理关系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伦理关系

   第六章 社会伦理规范

    第一节 伦理规范界说

    第二节 伦理规范的类型

    第三节 伦理规范的运行

   第七章 社会生活领域的伦理

    第一节 社会公德

    第二节 职业伦理

    第三节 婚姻家庭伦理

   第八章 东西方伦理文化

    第一节 伦理文化的学理探析

    第二节 东西方伦理文化的精神内涵

    第三节 东西方伦理文化的交汇与融合

  第三编 应用伦理

   第九章 人与社会的伦理维度

    第一节 经济伦理

    第二节 法律伦理

    第三节 政治伦理

   第十章 人与自然的伦理思考

    第一节 生态伦理学概述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第三节 宗教生态伦理思想

    第四节 近代以来的西方生态伦理思想

   第十一章 人与技术的伦理考量

    第一节 生命伦理

    第二节 网络伦理

    第三节 工程伦理

   第十二章 全球化的伦理分析

    第一节 全球化的概念与历史源起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的伦理难题

    第三节 全球化时代下人类共同伦理的探寻

  后记

 

前言/序言

  《伦理学基础》一书,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组织出版的《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系列教材》的一种,主要是为了适应新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而编写的一本伦理学的教材。

  如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变化,紧紧围绕当代大学生在伦理道德上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注意联系大学生日常所接触的实际生活,是编写新形势下伦理学教材的一个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都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趋势,由此而来的人们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就成为我们研究伦理道德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本书的作者没有回避现实生活所提出的问题,在这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形成了本书的一个特点。

  伦理学的理论是重要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伦理学的教材也必须要着力分析和解决生活中所发生的伦理道德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伦理学的理论层面,必然不能适应伦理学所应当担负的提高人的道德素质的功能;同样,如果只注意应用伦理的要求而没有理论的支撑,就会把伦理学的教材变成各式各样的职业道德或职业伦理教材,就没有理论的思考和辩证启示的魅力,也就失去了大学伦理学教材的品位。本书的作者注意到这一问题的重要,对这两个方面都作出了阐述,把伦理学理论与应用较好地结合起来,这是本书的第二个特点。

  “创新”不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灵魂,也是理论能否适应时代需要和体现时代精神的生长点。从编写伦理学的教科书来看,这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和各种需要,伦理学的教材,可说中如雨后春笋,出现了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前所未有的局面。力求在理论上、体系上、框架上和内容上有所“创新”,进一步推动伦理学学科体系的发展,这是值得高兴的。本书的作者也力求在编写体例上有所突破,这也可以说是本书的又一个特点。

  后记

  本书于2004年初面世以来,得到了为数不少的热心人士的关怀。一些读者发来电子邮件围绕书中的概念和相关阐述与作者交换看法;还有一些任课教师积极推荐本书,著将授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反馈给了我们。这使我们所有作者既感受到了极大的信任,心中也生起阵阵不安:初版仍有许多遗憾,是否可以在充分吸收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将此书进行修订?这一想法得到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周义军总编的首肯,并鼓励我们再接再厉、锦上添花!

  当年写作此书正值“非典”期间。在近乎隔离的状态下,作者间相互联系十分不畅,各个章节间的承接也不令人满意。当然,突发“非典”只是偶然的外部事件,最主要的原因还在我们自身都为初次撰写全国性的伦理学教材,经验不足、准备不够、思考不深才是真正原因所在。希望在此次修订中能够减少低级错误、不犯重大失误,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良的精品教材。

  在此,我代表全体作者向如下数位同仁致以特别的谢意:沈阳师范大学陈伟老师、魏国力老师,西北师范大学任万明老师,苏州大学吴俊老师以及唐山师范学院的李秀艳老师。他们在多年的教学中坚持使用本教材,无私地为本书作宣传,积极地扩大本书的影响。他们充分给予作者以极大信任,敞开心扉,进行深层次的理论交锋,在若干问题上提出了富有见地的宝贵意见,为本次修订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见解。他们的仁心厚意和学术探索精神令人钦佩,在此向以上各位同仁表示由衷的敬谢!

买家评论

我要评论(共0条) 我也说一句
正在加载名片...
发表学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