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时代进步潮流中应运而生的马克思主义自从诞生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于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的理论,有力地指导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邓小平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以创新的精神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回顾马克思主义诞生100多年来的曲折发展历程,对于我们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十六大召开前夕,我们编写了这本《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纲要》,希望对广大干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统一认识,开拓前进,能有所帮助。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 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
二 人类先进思想的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创立
一 马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历程
二 唯物史观的创立
三 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
四 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五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的奠定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一 对第一国际的理论贡献
二 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
三 批判《哥达钢领》,阐述共产主义学说
四 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研究
第二章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贡献
第一节 反对错误思潮,捍卫马克思主义
一 批判民粹派,论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 批判经济派及孟什维主义,阐述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三 批判经验批判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第二节 列宁对时代变化的科学分析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
二 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
三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三节 斯大林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和苏联模式
一 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
二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 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二 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对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一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理论
二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第三节 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二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节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
第五章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后记
Copyright 2007–2021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30-22:00),18001260133(09:3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09054306号-30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7632号 营业执照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