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国的社会主义再次走到了重要的历史发展关头。如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形势下得到坚持和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总结我们党和世界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高度进行战略思考和理论概括,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把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结合起来,科学地揭示了执政党建设的规律,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成为指引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于不同的时代背景,面临着不同的时代主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但都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的一以贯之的东西,有共同的哲学基础,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理论品质,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
1.近代中国国情与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和理论体系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邓小乎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3.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4.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与历史背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四、三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
第二章 新民主义义革命的基本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2.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
3.建设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与实践
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构想
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3.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二、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创立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
2.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及其处理的基本方针
3.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理论贡献与失误
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方针政策的探索
1.扩大民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2.加强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
3.贯彻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和统筹兼顾的方针
4.改革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尝试
5.团结知识分子,繁荣科学文化事业
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成于邓”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与文化建设
第八章 社会主义外交战略与祖国统一
第九章 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与依靠力量
第十章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事、与时俱进
后记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