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

¥40.00¥40.00
已下架(本产品缺货或未上线)

商品介绍

  《植物生物学》是在充分借鉴、吸纳曹慧娟先生主编的《植物学》及其他国内外相关教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本课题组教学科研成果而编写的,既吸收了他人教材的闪光点,也突出了《植物生物学》主编人员的独到创新之处。教材不仅充分反映了植物学科近十多年的进展,同时也将课题组在木本植物生长发育等方面多年的科研成果积累在教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目 录

前 言
绪 论
第1章 植物细胞
 1.1 细胞的概念
  1.1.1 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1.1.2 植物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发展
  1.1.3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1.2 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1.2.1 细胞的多样性
  1.2.2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3 植物细胞的繁殖
  1.3.1 植物细胞周期及其调控
  1.3.2 细胞染色体结构
  1.3.3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3.4 细胞程序化死亡与衰老
 1.4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1.4.1 植物细胞的生长
  1.4.2 植物细胞的分化
第2章 植物组织
 2.1 植物组织的概念
 2.2 植物形态发生
 2.3 细胞分裂的方向及分裂面
 2.4 植物组织的类型
  2.4.1 分生组织
  2.4.2 薄壁组织
  2.4.3 输导组织
  2.4.4 机械组织
  2.4.5 保护组织
  2.4.6 分泌组织
 2.5 植物体内的维管系统
第3章 植物种子和幼苗
 3.1 种子的构造与类型
  3.1.1 种子的组成
  3.1.2 种子的类型
 3.2 种子休眠与萌发
  3.2.1 种子的休眠
  3.2.2 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其控制
 3.3 幼苗出土类型
第4章 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
 4.1 根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
  4.1.1 根的功能
  4.1.2 根的形态
  4.1.3 根的生长特性及其与农林业生产的关系
  4.1.4 根的伸长生长与初生结构
  4.1.5 根的增粗生长与次生结构
  4.1.6 根瘤与菌根
 4.2 茎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
  4.2.1 茎的基本形态与功能
  4.2.2 茎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
  4.2.3 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4.2.4 裸子植物茎及木材结构特点
  4.2.5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4.2.6 单子叶植物茎的加粗
 4.3 叶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
  4.3.1 叶的形态与功能
  4.3.2 叶的发生与生长
  4.3.3 叶的解剖结构
  4.3.4 叶的生态类型
  4.3.5 落叶与离层
 4.4 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
  4.4.1 根的变态
  4.4.2 茎的变态
  4.4.3 叶的变态
 4.5 植物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
  4.5.1 营养器官内部结构上的联系
  4.5.2 营养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4.6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与运输
  4.6.1 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4.6.2 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4.7 蒸腾作用
  4.7.1 蒸腾作用的方式
  4.7.2 气孔蒸腾
  4.7.3 外界环境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4.8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
  4.8.1 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4.8.2 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的运输
 4.9 光合作用
  4.9.1 光合色素
  4.9.2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与机制
  4.9.3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4.10 植物体内同化产物的运输与分配
 4.1 0.1 同化产物运输的动力
 4.1 0.2 同化产物运输的形式
 4.1 0.3 同化产物运输的方向与速率
 4.1 0.4 同化产物运输的过程与途径
第5章 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
 5.1 被子植物繁殖器官及发育过程
  5.1.1 花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5.1.2 被子植物开花的诱导和花芽分化
  5.1.3 被子植物繁殖器官的结构及生殖过程
 5.2 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
  5.2.1 大、小孢子叶球的发生和发育
  5.2.2 雌、雄配子体的发生和发育
  5.2.3 传粉与受精
  5.2.4 胚与胚乳的发育及种子的形成
第6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6.1 植物基本类群的基础知识
  6.1.1 生物界的分界系统
  6.1.2 植物分类的阶层
  6.1.3 植物界基本类群的组成
  6.1.4 植物的命名法
 6.2 藻类植物
  6.2.1 蓝藻门
  6.2.2 绿藻门
  6.2.3 褐藻门
  6.2.4 红藻门
  6.2.5 金藻门
  6.2.6 真核藻类与人类的关系
 6.3 菌类植物
  6.3.1 细菌门
  6.3.2 真菌门
 6.4 地衣
  6.4.1 地衣的类型和结构特点
  6.4.2 地衣的繁殖
  6.4.3 地衣门的主要类群
  6.4.4 地衣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
 6.5 苔藓植物
  6.5.1 苔藓植物的共同特征
  6.5.2 苔类植物的特征和生活史
  6.5.3 藓类植物的特征和生活史
  6.5.4 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6.6 蕨类植物门
  6.6.1 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
  6.6.2 蕨类植物的主要类群
  6.6.3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6.7 植物基本类群的系统与进化
  6.7.1 植物的系统发育
  6.7.2 植物系统发育的进化规律
 6.8 种子植物
  6.8.1 种子植物的特点及进化上的意义
  6.8.2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6.8.3 裸子植物主要形态学术语
  6.8.4 裸子植物的分类
  6.8.5 裸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6.8.6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进化上的意义
第7章 被子植物分类基础
 7.1 被子植物的分类方法
  7.1.1 分类学简介
  7.1.2 分类学的发展及依据
  7.1.3 分类系统
  7.1.4 被子植物的原始性状与进化性状的概念
 7.2 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基础知识
  7.2.1 茎的形态术语
  7.2.2 叶的形态术语
  7.2.3 花的形态术语
  7.2.4 花序的形态术语
  7.2.5 果实的形态术语
 7.3 植物的鉴定方法
  7.3.1 等距检索表(定距检索表)
  7.3.2 平行检索表
 7.4 被子植物的分科
  7.4.1 双子叶植物纲
  7.4.2 单子叶植物纲
第8章 植物生态学基础
 8.1 生物圈与自然环境
  8.1.1 生物圈
  8.1.2 自然环境因子
 8.2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8.2.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循环
  8.2.2 植物的生态功能
 8.3 植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8.3.1 植物个体生态学
  8.3.2 植物种群生态学
  8.3.3 植物群落生态学
 8.4 生物多样性
  8.4.1 生物多样性概念
  8.4.2 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内容
  8.4.3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8.4.4 植物多样性状况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专业词汇对照

×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长按图片下载到相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等
朋友注册并购买后,您可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