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典文学主要由“汉文学”与“和文学”构成,而和文学”又可以分为以物语为代表的散文(相对于韵文而言)、以和歌为代表的诗歌两种形式。考虑到日本古典文学的这种具体特点,《日本文学·上编》以体裁为主线,分别勾勒出了“汉诗文”的盛衰过程,解析了歌谣、和歌、连歌、俳谐、川柳、狂歌等诗歌形式的内在联系及变迁过程,描绘了从神话(传说)、说话、物语、草子到小说等散文形式的演进、更替的历史,读者可以通过通读相关章节的阅读方法,形象地把握各文学体裁的变迁历史,并从中领悟到日本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另外,为了避免作抽象的知识性概述,每章都设有名句名篇的解读,在向读者叙述编撰者见解的同时,为读者示范了古典解读的方法,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总之,本书是一本内容丰富、资料新颖、叙述深入浅出的优秀著作,对学习、研究日本文学的读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来说是一部难得的好教材,对于希望了解日本文学的一般社会读者来说是一部理想的入门书和参考书。
明治维新后,西方文化与文艺思想大量涌入日本,在异文化的频繁交流与激烈碰撞中。日本近现代文学诞生了。它最初以译介西方文学著作、传扬启蒙思想和政治民权观念为主要内容,大约在明治二十年代左右,在坪内逍遥等人的努力下,借鉴西方写实主义文学理念,对日本传统文学样式进行改良,逐渐完成了从封建文学向近代文学的转型。
此后,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发展一直注重对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接受与吸收,在对外来文化进行本土化建构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具有浓厚日本特色的近代叙述样式,文学创作呈现出多元融合的个性化艺术格局,孕育了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及诸如村上春树等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读者欢迎的现代作家。
《日本文学·下编》以时间为序,以近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主要文学流派和作家群体为线索组织章节。依次重点叙述各家各派文学的发生、演进、更替的过程及其与时代的关联,主要代表作家的创作活动及其代表作品。在勾勒文学发展史的同时,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作家形象。
总之,本书是一本内容丰富、资料新颖、叙述深入浅出的优秀著作,对学习、研究日本文学的读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来说是一部难得的好教材。对于希望了解日本文学的一般社会读者来说是一部理想的入门书和参考书。
目录
上编 日本古典文学
第一章 日本文学概论
第二章 古代的神话传说
第一节 《古事记》的世界
第二节 《日本书纪》的世界
第三节 《风土记》的内容
第三章 上代歌谣与万叶和歌
第一节 上代歌谣
第二节 《万叶集》的成立
第三节 《万叶集》的内容
第四章 说话文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说话文学
第二节 《日本灵异记》
第三节 《今昔物语集》
第四节 《今昔物语集》之后
第五节 中世的说话文学
第五章 奈良·平安朝的汉文学
第一节 《怀风藻》
第二节 “敕撰三集”
第三节 菅原道真与《菅家文草》《菅家后集》
第四节 平安中后期的汉诗文与《本朝文萃》
第五节 院政时期的汉诗文
第六章 平安朝和歌
第一节 《古今和歌集》
第二节 《后撰和歌集》
第三节 《拾遗和歌集》
第四节 三代集以后的和歌
第七章 物语文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物语”文学与和歌
第二节 传奇物语
第三节 和歌物语
第四节 《源氏物语》
第五节 《源氏物语》之后的物语文学
第六节 历史物语
第八章 女性文学的繁荣
第一节 《土佐日记》
第二节 《蜻蛉日记》
第三节 《紫式部日记》
第四节 《和泉式部日记》
第五节 《更级日记》
第六节 《枕草子》
第九章 中世的和歌
第一节 藤原俊成与《千载和歌集》
第二节 西行与《山家集》
第三节 《新古今和歌集》
第四节 三大歌风
第五节 《新古今集》之后的和歌
第十章 连歌、俳谐、川柳、狂歌
第一节 连歌
第二节 俳谐
第三节 川柳和狂歌
第十一章 歌谣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节 平安朝的歌谣
第二节 中世的歌谣
第三节 近世的歌谣
第十二章 军记物语的诞生与兴起
第一节 《保元物语》
第二节 《平治物语》
第三节 《平家物语》
第四节 《太平记》
第十三章 中世以后的日记纪行文学
第一节 宫廷仕女日记
第二节 女性身世日记
第三节 中世的纪行文学
第四节 近世的俳谐纪行文学
第十四章 物语的没落与草子文学的兴起
第一节 拟古物语
第二节 御伽草子
第三节 奈良绘本
第四节 吉利支丹文学
第十五章 中世随笔、法语
第一节 时代背景及各文学概念
第二节 《方丈记》
第三节 《徒然草》
第四节 《叹异抄》
第五节 《正法眼藏》
第十六章 中世以后的汉文学
第一节 镰仓时代的汉诗文
第二节 五山文学
第三节 抄物
第四节 元禄时代的儒学、汉诗文
第五节 文人时代的儒学、汉诗文
第六节 江户末期的汉诗文
第七节 狂诗的流行
第十七章 近世小说的产生与演变
第一节 以上方为中心的时代
第二节 江户小说的兴起与繁荣
第三节 草双纸——大众文学中的“大众”文学
第十八章 近世国学概述
第一节 “国学”的定义及概况
第二节 国学的开创——契冲及其门人
第三节 国学的形成——荷田春满、贺茂真渊及其门人
第四节 国学的高峰——本居宣长及其门人
第五节 国学的变异——平田笃胤及其门人
第六节 其他主要的国学者
附录1 简明日本古典文学史年表
下编 日本近现代文学
第一章 近代文学的黎明期——文明开化与文学
第一节 近世的“上文学”与“下文学”的文学概念
第二节 “上文学”的变革
第三节 启蒙思想与明六社
第四节 被动变革与主动发展夹缝间的“下文学”
第二章 翻译文学与政治小说
第一节 翻译文学
第二节 政治小说
第三章 文学改良运动与近代文学的诞生
第一节 “言文一致”的文体改良
第二节 诗歌领域的文学改良实践——《新体诗抄》
第三节 小说领域的文学改良实践——《当世书生气质》
第四节 演剧改良运动
第四章 日本近代文学的形成
第一节 二叶亭四迷与《浮云》
第二节 森鸥外与《舞姬》
第五章 文坛的形成与红露时代
第一节 砚友社与《我乐多文库》
第二节 砚友社的文学
第三节 红露时代
第六章 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 政教社与砚友社
第二节 《女学杂志》与《文学界》
第三节 北村透谷
第四节 樋口一叶
第五节 明治三十年代的浪漫主义
第七章 社会小说与家庭小说
第一节 深刻小说、观念小说和家庭小说
第二节 德富芦花
第八章 自然主义文学
第一节 自然主义在日本的发生发展
第二节 自然主义作家与文学作品
第九章 夏目漱石与森鸥外
第一节 夏目漱石
第二节 森鸥外
第十章 唯美主义文学
第一节 “Pan《牧养神》之会”与《北极星》
第二节 永井荷风的江户情结
第三节 谷崎润一郎的官能美世界
第四节 耽美派的其他作家与耽美派文学发展走向
第十一章 白桦派
第一节 武者小路实笃
第二节 志贺直哉
第三节 有岛武郎
第十二章 新思潮派
第一节 芥川龙之介
第二节 菊池宽和久米正雄
第十三章 “私小说”与社会主义文学
第一节 大正期自然主义概述
第二节 私小说作家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学与劳动文学兴起的背景
第四节 《近代思想》与《丝瓜花》
第五节 《煤烟》与《劳动文学》
第六节 《播种人》与《文艺战线》
第十四章 无产阶级文学
第一节 无产阶级文学概述
第二节 小林多喜二
第三节 德永直
第十五章 新感觉派及其他
第一节 新感觉派概述及其作家作品
第二节 新兴艺术派、正统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及其作家作品
第三节 横光利一
第四节 川端康成
第十六章 昭和十年代的“文艺复兴”与战时文学
第一节 昭和十年代文学概观
第二节 《文学界》和V行动》
第三节 转向文学的泛滥
第四节 《日本浪漫派》与《人民文库》
第五节 文坛老骥的复活与新锐作家的登场
第六节 战时文学
第十七章 战后初期文艺的重建与无赖派作家
第一节 新闻出版业的复兴与老作家们的活跃
第二节 中间小说的形成
第三节 无赖派作家的诞生
第四节 太宰治
第五节 坂口安吾
第六节 石川淳与织田作之助
第十八章 《新日本文学》与《近代文学》
第一节 民主主义文学与新日本文学会
第二节 《近代文学》与战后派的形成
第十九章 第一代战后派作家
第一节野问宏
第二节 梅崎春生
第三节 椎名麟三
第四节 武田泰淳
第五节 中村真一郎
第二十章 第二代战后派作家
第一节 大冈升平
第二节 岛尾敏雄
第三节 安部公房
第四节 三岛由纪夫
第二十一章 第三新人
第一节 安冈章太郎
第二节 吉行淳之介
第三节 远藤周作
第四节 小岛信夫
第二十二章 第四代、第五代战后派作家与“内向的一代”
第一节 石原慎太郎
第二节 大江健三郎
第三节 开高健
第四节 “内向的一代”
第二十三章 从纯文学到大众文学
第一节 科幻小说
第二节 推理小说
第二十四章 战后出生的当代作家
第一节 村上龙
第二节 中上健次
第三节 村上春树
附录2 简明日本近现代文学史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