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史纲要(社科院研究生重点教材)

¥45¥45.00
已下架(本产品缺货或未上线)

商品介绍

内容介绍

  本教材的编写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历史观的指导下,在借鉴有关教材的基础上,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博采众家之长,比较全面、系统、简要地阐述了自远古至民国时期中国各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全书第一章绪论部分,对民族史学科相关理论问题加以论述,以后依据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分为九章,各章对该时段的民族及民族关系状况分别加以叙述。通过本书,能对中国各民族的史迹一目了然,可为读者提供有关中国民族史的基本知识,也有助于中国民族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目录

  第一章 学科概述

   第一节 民族史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民族史若干理论问题

    一 “民族”的基本概念问题

    二 “中国”概念的形成问题

    三 中华民族的含义及中华民族“多元” 与“一体”的关系问题

    四 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问题

    五 民族之间的战争问题

    六 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

    七 以平等原则来研究民族关系史问题

    八 “边缘理论”与民族关系问题

   第三节 研究对象、目的及社会功能

    一 民族史学的研究对象

    二 民族史研究的目的及其社会功能

   思考题

  第二章 先秦时期

   第一节 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一 史前与传说时期

    二 夏、商、周时期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周边民族

    一 东夷

    二 南蛮

    三 西戎

    四 北狄

   思考题

  第三章 秦、汉时期

   第一节 秦、汉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 秦王朝的统一

    二 汉朝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汉民族在“大一统”中形成

    一 华夏民族向汉民族的发展、转化

    二 汉民族族称的确定

   第三节 汉代北方诸民族

    一 匈奴

    二 乌桓

    三 鲜卑

   第四节 汉代东北诸民族

    一 夫余

    二 高句丽

    三 挹娄

   第五节 汉代西北诸民族

    一 氐族与羌族

    二 西域诸族

   第六节 汉代的西南夷

    一 滇

    二 夜郎

    三 哀牢与昆明

   第七节 江汉诸族

    一 武陵蛮与长沙蛮

    二 廪君蛮与板楣蛮

   第八节 百越诸族

    一 瓯越与闽越

    二 西瓯与骆越

    三 南越

   思考题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节 三国政权及其民族关系

    一 曹魏与北方各族

    ……

  第五章 隋、唐时期

  第六章 宋辽金西夏时期

  第七章 元朝时期

  第八章 明朝时期

  第九章 清朝时期

  第十章 辛亥革命后的边疆形势和民族关系

免费试读(部分内容)

  第二章 先秦时期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周边民族

  早在远古时期,炎黄部落集团存在的同时,四周还生活、蕃息着一些“异族”文化群体。在华夷五方格局的观念形成之后,这些群体被概称为“四裔”(或“四夷”)。在中国古代,从民族上讲,“四裔”是与“华夏——汉”相对称的概念,如汉代扬雄《方言》中云:“裔,彝狄之总名”;从地域上讲,“四裔”又是与中原内地相对称的概念,如晋代郭璞注语:“边地为裔,亦四彝通以为号也”。

  历史发展到西周时期,各个民族分布的格局逐渐清晰,民族关系也日趋明朗。周族和周朝对其四周各民族共同体的称谓,有的虽仍沿用商代的族称,但总的来说,这时中原人士对处于华夏族周围的人们共同体的认识,已不再停留在单独的个体概念上,而是上升为整体概念,开始统称为蛮、夷、戎、狄。从上文所引《礼记•王制》的记载可以看出,西周时,人们不仅在整体概念上肯定了华夏族四周分布着四大人类群体集团,即“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而且指明“五方之民”的划分,是以他们的分布地域、经济生活、习俗及语言的特点为依据的。这反映了西周时代的人们对民族共同体的认识,比之夏、商时代已有所前进,更为清晰、明确了。

  ……

×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长按图片下载到相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等
朋友注册并购买后,您可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