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自强《生物课程论》

¥999.00¥999.00
已下架(本产品缺货或未上线)

商品介绍

内容简介

  《生物课程论》是ESPH科学教育丛书中的一本。《生物课程论》探讨了基础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历史、教育价值、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教材编写、课程实施和评价、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改革及其发展趋势等问题。

 

目 录

第一章   课程文化与生物课程

 第一节   课程文化、课程论和生物课程改革

  一   文化和教育

  二   课程和人的文化素质培养

  三   课程论和生物课程改革

 第二节   从文化视角看生物课程的发展

  一   生命科学的发展

  二   人类文化史上的生物学革命

  三   生物课程的发展

 第三节   生物课程价值和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一   生物课程的教育价值

  二   对科学素养的理解

  三   对生物科学素养的理解

第二章   我国中学生命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生命科学技术和生命科学教育

  一   中国古代的生命科学技术

  二   中国古代的生命科学教育

 第二节   近代中学生物课程的设置

  一   教会学校和洋务学堂开设的科学课程

  二   维新派与生物学教育

  三   近代教育制度建立时的博物课程

  四   1922年新学制中的生物课程

 第三节   建国后的中学生物课程

  一   建国初期的中学生物课程

  二   1963年至20世纪末的中学生物课程

  三   建国后50年生物课程的回顾

 第四节   传统生物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分析

  一   以生物类群和人体生理卫生的知识构建初中生物课程体系

  二   以生物基本特征的知识为主线构建高中生物课程体系

第三章   20世纪我国中学生物课程的改革探索

 第一节   对学科中心课程的批判和STS课程的试验

  一   学科中心课程的得失

  二   对学科中心课程的批判

  三   STS课程的试验

 第二节   综合科学课程中的生物学教育

  一   1922年新学制的初中自然科

  二   20世纪后半期初中综合科学课程的发展

  三   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综合理科课程

 第三节   美国BSCS高中生物教材的引进

  一   美国高中生物学教育内容的选择

  二  香港对:BSCS黄皮本的引进和改编

  三   北京市引进BSCS绿皮本的实验

 第四节   2000年高中生物大纲修订中的新思想

  一   从学生认识发展角度考虑高中生物课程的内容体系

  二   加强实践活动和培养探究能力

  三   改进生物课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第四章   生物课程与基本科学素养培养

 第一节   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一   什么是科学知识

  二   生物科学知识的类型

  三   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第二节   对科学过程与方法的理解

  一   科学问题

  二   科学方法

  三   科学过程

 第三节   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理解

  一   对科学的理解

  二   对技术的理解

  三   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理解

第五章   生物课程与思维素质教育

 第一节   生物课程要关注学生思维素质的提高

  一   思维素质和思维方式

  二   生物课程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   关注生物学科思想的发展,提高思维素质

 第二节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思维教育

  一   科学抽象思维

  二   科学形象思维

  三   科学直觉思维和灵感

 第三节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哲学教育

  一   哲学对思维素质提高的价值

  二   本体论上的二元对立和系统思想

  三   认识论上的反映论和个人意义建构

  四   方法论上的“实践一认识”和“假设一检验”

 第四节   生物课程中的自然哲学教育

  一   自然哲学的产生和作用

  二   生命的本质

  三   生物的价值

  四   生物界的发展

 第五节   生物课程中的技术哲学教育

  一   技术方法和技术哲学

  二   生物技术的性质、结构和价值

  三   技术发展的规律

  四   技术方法论的一般原理

第六章   生物课程与实践能力培养

 第一节   生物课程与科学实践能力培养

  一   观察能力

  二   实验能力

  三   科学调查能力

  四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实践活动

 第二节   生物课程与生命教育

  一   生命教育的内容及意义

  二   卫生保健能力培养

  三   心理调适能力培养

  四   安全防范能力培养

  五   环境适应能力培养

 第三节   生物课程与信息能力的培养

  一   信息

  二   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

  三   生物课程中的信息能力培养

 第四节   生物课程与技术实践能力培养

  一   科学课程中的技术素养的培养

  二   科学课程中的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   生物课程中的生计教育

 第五节   生物课程与创造发明能力培养

  一   创造性和创造力

  二   生物科学技术中的创造原理和方法

  三   仿生学的创新价值

第七章   生物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

 第一节   追求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一   关于科学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原则

  二   关注科学精神的培养

  三   关注生物学科思想发展对人类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生物课程中人文精神教育的重点

  一   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教育

  二   价值观的教育

  三   科学精神的教育

 第三节   增强人文精神教育的时代性

  一   全球化与爱国主义教育

  二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   科学历史观的培养

  四   关于无神论教育

 第四节   生物课程中的美育

  一   美和审美

  二   生物课程中美的存在形态和表现形态

  三   生命美感及其心理结构的形成

  四   生物学教育中的审美活动

第八章   面向21世纪的生物课程改革

 第一节   生物课程标准的制订

  一   世纪之交课程改革对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   国际上中学生物课程改革的启示

  三   国家生物课程标准的制订

 第二节 《初中生物标准》的内容和结构分析

  一 《初中生物标准》的突出特点

  二 《初中生物标准》的内容体系

  三   对“人与生物圈”课程体系的说明

  四   内容体系的特点是关注学科思想和方法现代化

 第三节 《初中科学标准》生命科学领域的设计

  一  《初中科学标准》中生命科学领域的地位

  二  《初中科学标准》中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

  三   生命科学领域内容选择和组织的思路

  四   综合科学课程的特有教育价值

 第四节 《高中生物标准》的内容和结构分析

  一 《高中生物标准》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

  二 “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分析

  三 “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分析

  四 “稳态与环境”模块的分析

  五 “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分析

  六 “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的分析

  七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的分析

第九章   生物课程的实施和评价

 第一节   建国后生物课程目标的发展

  一   从教学目的要求到课程目标

  二   课程目标的发展

  三   对课程内容目标的认识

 第二节   教科书的编写和评价

  一   教科书的功能

  二   教科书的目标

  三   教科书的结构

  四   教科书的评价

 第三节   生物课程的教学实施

  一   教学实施中的教学目标

  二   教学方式的变革

  三   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第四节   生物课程的评价

  一   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

  二   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

  三   课堂教学评价

  四   学业评价的改革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的生物课程

 第一节   如何面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一   国家发展战略

  二   经济发展模式

  三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

  四   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第二节   如何面对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

  一   现代生物科学带来的新兴科学认识模式

  二   现代生物科技的产业化前景

  三   对生物科学思维方式的认识

 第三节   如何面对先进文化建设

  一   对科技文化的认识

  二   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三   教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长按图片下载到相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等
朋友注册并购买后,您可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