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博物馆展示文化与藏品管理

¥40.50¥40.50
已下架(本产品缺货或未上线)

商品介绍

内容推荐

  关于艺术论域中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裂变,一直是西方现代艺术批评与现代艺术史研究的重大课题。本辑“开放的学科”收入了多篇不同切入角度与多种个案分析的论文,理论阐释与批评路径的多元性将有助于中文语境中的读者增进对这一课题研究的了解。尤其值得欣慰的是,几位国内青年学者关于这个课题的论文显示出他们严谨的学风与史论结合的思辩能力。郎绍君、高美庆教授分别从中西方艺术的角度对丁衍庸艺术进行了深入的个案研究,使这位长期以来在国内现代美术史研究中被忽视的艺术家能更全面地进入到研究者的视野中。

  

目录

  卷首语

  当代文化中的美术馆

   收藏/博物馆

   展台与展品

   令观众在展品与文字说明卡之间周旋的技艺

   油画修复观念思辨

   美术博物馆画库及其软硬件配置要求

   博物馆之间艺术作品外借与交换管理的基本原则

   故宫之为文化的再现:中国艺术展览与典律的形成

   一个预置的紫禁城?——记1915年中华民国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世博会

   香港地区博物馆与社区身份认同研究:以“香港故事”为个案

  开放的学科

   现代主义

   纽约波普艺术运动的兴起——兼论收藏家与艺术商在其中的作用

   寻常事物的变形(摘译)

   后形式主义批评与现代主义神话的破灭——罗萨林·克劳斯对格林柏格批评理论的批判

   命定策略下艺术之物的视觉性分析“人文精神”的两歧

   中国现代艺术大众化思潮的起兴与演变——一个思想史的进路

   从回归到超越——丁衍庸的中国画

   心源一脉贯西东——丁衍庸的油画艺术

   在大风大浪中成长:新中国美术中的儿童形象

  策展前沿

   关怀前沿文化,关注当下历史——关于“广州三年展”的内在思路和学术走向

   “后殖民之后”的观察和预感

   通过第三届广州三年展公众活动谈艺术博物馆(美术馆)公共教育

  书林中的多元视角

   文献·学术·高度——读《高山仰止:王朝闻百年诞辰纪念集》

免费试读(部分内容)

  当代文化中的美术馆

  收藏/博物馆

  这个题目有些问题:这个“批评术语”本身是一个恰如其分的学科性标志,事实上这个标志也是本文的议题之一。“博物馆”与“收藏”的合二为一及其不确定的摆动的实际效果之一是掩盖了其启蒙初期(不是说当下的争论)革命性与政治性的博物馆学史,但有利于(仅为表面的?)一种在技术上是中性的“现代化”的景观,即更早的、更个人化或无序的机构——古董商、私人的与贵族的收藏、16与17世纪艺术宝库。最平常的博物馆学“演变”的图景不仅依然置于公众之中,也置于某些博物馆专家之中,即使在今天——现代社会,在历史上建立的公共博物馆作为这些早期“异样”地建立的藏画馆更合理或更系统化的变体而建构起来。但我们现在不谈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重新定题为“博物馆学与博物馆志”,我们不扩充到这样的论文,下面的提示可能更接近这个题目,它体现在向心式的结构中:历史→艺术→主体→布展/技术←主体←艺术←历史。

  历史

  博物馆是最显赫和最强大的现代虚构类型之一,和其他的意识形态实践——宗教、科学、娱乐和学术——一样作为知识的生产与实现及其社会政治的结果的各种形式。自从它在18世纪后期的欧洲诞生以来,作为启蒙运动的首要认识论技术之一,博物馆已是现代民族—国家公民的社会、道德和政治形态的中心。同时,博物馆学的实践也在构造、维护和散布众多本质主义和历史主义虚构中发挥了基本的作用,正是这些虚构制造了现代世界的社会现实。

  ……

×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长按图片下载到相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等
朋友注册并购买后,您可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