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伦理学概论

¥43.20¥43.20
已下架(本产品缺货或未上线)

商品介绍

         
 
          伦理学通过运用一些综合性的概念思考人的生活和人的世界,使我们达到或接近对于它们的有系统性的理解与把握。所以,一个人常常在人生的一定时期,当他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看到人的生活和人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并试图去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这种复杂性时,会对伦理学产生某种兴趣。

目录

引论 对伦理学的初步说明
第一章 伦理学是一种怎样的研究
第一节 伦理学与人的问题
一、提出一种伦理学定义的困难
二、伦理学:对人的问题的思索与研究
第二节 人的可能的善
一、伦理学在何种含义上研究人的善
二、人的生活的善
三、人的总体的生活
第三节 生活者观点
一、生活者观点与旁观者观点
二、生活与实践
第四节 实践的研究
一、作为题材的实践
二、作为目的的实践
三、运用实践理智来进行的研究
第五节 有规范的研究
一、三种伦理学研究方式
二、规范伦理学中目的论与义务论的对立
第六节 伦理和道德
一、伦理与道德作为生活规范
二、与伦理相区分的道德
第七节 哲学的、有系统性的研究
一、规范伦理学作为一种哲学的伦理学
二、伦理学与哲学

第二章 伦理学的历史演变轨迹
第一节 目的论伦理学
一、超验目的论伦理学
二、幸福论伦理学
三、快乐主义
四、效用(或功利)主义
第二节 德性论伦理学
一、德性论伦理学的历史演变
二、完善论和自我实现论
三、德性观念的多元化
第三节 义务论伦理学
一、义务论伦理学的历史源流
二、先验责任论伦理学
三、契约论伦理学
四、程序论伦理学
第一编 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 实践与实践理智
第一节 实践
一、人所特有的一种基本活动
二、内在目的性的活动
第二节 实践理智
一、心灵或灵魂的三个原理
二、什么是实践理智
三、实践理智与技艺理智、理论理智
第三节 伦理判断在实践理智中的地位
一、什么是判断
二、什么是伦理判断
三、伦理判断在实践理智中的地位

第四章 善
第一节 善在日常语言中的用法
第二节 善的简单定义
一、“善的”作为性质
二、“善的”的第一种类比意义
三、“善的”的第二种类比意义
第三节 善的哲学分析
一、目的善与手段善
二、内在善与外在善
三、“总体上是善”与“对一个人而言是善
四、“是善的”与“显得善
五、关于最高善

第五章 正当
第一节 正当在日常语言中的用法
第二节 正当的一种说明性定义
一、它相关于一个行为在方式上的某种适度
二、它相关于行为对于某种约束性关系的适度
三、正当的简单定义及应用
四、正当与善
五、正当与应当
第二编 从常识道德到交往伦理学

第六章 交往生活与交往伦理学
第一节 为什么从讨论交往伦理学开始
一、实践的研究应从熟悉的事物开始
二、关于日常观念
第二节 常识道德
一、常识道德的性质
二、常识道德的肯定德性的倾向
三、常识道德对行为的正当性的关注
第三节 伦理学的两个主要阶段
一、立基于人的实践的德性论伦理学的主要出发点
二、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阶段
三、为什么从对常识道德的批评性研究开始

第七章 交往
第一节 交往作为基本生活活动
一、何谓交往
二、交往的目的
三、交往与语言和交谈
第二节 交往共同体与交往社会
一、交往共同体与交往社会
二、交往共同体的类型
三、交往共同体与交往社会的交往条件的特性
四、常识道德两种特点之间的关系及其含义

第八章 家庭共同体的性质
第一节 作为自然共同体的家庭
一、家庭在今天的际遇
二、作为自然共同体的家庭
第二节 与家庭共同体相关的三个重要事实
第三节 家庭中的自然的不平等
一、对家庭中的自然不平等的解释
二、关于家长主义难题

第九章 家庭生活的基本德性
第一节 互助的共同生活
一、健全的家庭
二、互爱互助的生活
第二节 亲情之爱
一、从互助的共同生活中“生长”的亲情之爱
二、为什么亲情之爱更为有益
……
第三编 从交往伦理学到哲学的伦理学
第四编 善的生活
参考书目

前言

     
       我很晚才开始比较系统地读哲学和伦理学,直到34岁我才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罗国杰先生读伦理学。我读伦理学的基础也不好。读硕士研究生之前,一直只是自己杂七杂八地读些哲学和其他人文方面的书籍。1981年,我与北京图书馆的一些同事一同考上北京大学图书馆学函授专修科,在我的中学同窗戴扬毅的帮助下,我有幸能够用去北京大学上课的时间跑到中国人民大学旁听哲学课程。后来,也是在他的建议下,我开始准备考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方向硕士研究生。1984年考上时,我对于以后是不是能够做一点哲学方面的事情完全没有把握。那时心里仅仅是认为已经损失了那么多的时间,能多读一点就多读一点。所以读研究生时曾经坚持一个想法,将来不去提出任何伦理学的体系,甚至不去做规范伦理学方面的讨论。前一个想法是因为自感基础太弱,读书太晚;后一个想法则是因为1984-1985年研究分析哲学家艾耶尔。那时觉得分析哲学家了不起,过去的被他们叫作规范伦理学的在他们看来都是独断论。后来,又边读边翻译包尔生、罗尔斯的论著,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希腊的一些残篇,又反过来觉得分析伦理学家的书渐渐地不能吸引我了。

×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长按图片下载到相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等
朋友注册并购买后,您可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