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68.00¥68.00
已下架(本产品缺货或未上线)

商品介绍

内容简介

         在解放以后,我时常想: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其它古国,现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国还继续存在,不但继续存在,而且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我要把这个特点发扬起来。我所希望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重写一部《中国哲学史》。这种企图,说起来很容易,实际上做起来就困难多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要在长期生活、工作和斗争中锻炼出来的。专靠读几本书是不能懂得的,更不用说掌握和应用了。解放以后,提倡向苏联学习。我也向苏联的“学术专家”学习,看他们是怎样研究西方哲学史的。学到的方法是,寻找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词句,作为条条框框,生搬硬套。就这样对对付付,总算是写了一部分《中国哲学史新编》,出版到第二册,“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我的工作也停了。到了70年代初期,我又开始工作。在这个时候,不学习苏联了。对于中国哲学史的有些问题,特别是人物评价问题,我就按照“评法批儒”的种种说法。我的工作又走入歧途。经过这两次折腾,我得到了一些教训,增长了一些知识, 也可以说是在生活、工作、斗争中学了一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路是要自己走的;道理是要自己认识的。学术上的结论是要靠自己的研究得来的。一个学术工作者所写的应该就是他所想的,不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不是依傍什么样本摹画来的。在一个考试中间,一个学生可以照抄另外一个学生的卷子。从表面上看,两本卷子完全一样。可是稍有经验的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一本卷子是自己写的,哪一本是抄别人的。现在,我重理旧业,还想实现我原来的计划。对于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我还自以为有点理解,有点体会。值此旧邦新命之际,我应该把我的一点理解和体会写出来,以加入新长征的行列,跟上新长征的进程。我觉得我有这个责任。这也算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吧。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我决定在继续写《新编》的时候,只写我自己在现有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上所能见到的东西,直接写我自己在现有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上对于中国哲学和文化的解和体会,不依傍别人。当然也有与别人相同的地方,但我是根据我自己所见到的,不是依傍,更不是抄写。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等于依傍马克思主义,更不是抄、写马克思主义。我的业务水平还不高、理论水平更低。我对于中国哲学和文化的理解和体会,可能是很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但一个人如果要做一点事,他只能在他现有的水平上做起。

 

目录

第一章   商、周奴隶兴盛与衰微——商代和西周时期(公元前16世纪至前8世纪)宗教天道观的变化和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转变——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第三章   齐、晋两国的改革及齐桓、晋文的霸业

第四章   前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孔丘对于古代精神生活的反思

第五章   邓析与子产的斗争,名家的起源

第六章   春秋末期军事思想和经济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第七章   墨翟和前期墨家的哲学思想

第八章   晋法家思想的发展

第九章   道家的发生与发展和前期道家

第十章   秦国进一步的改革——商鞅变法

第十一章   道家哲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老子》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第十二章   孟轲——儒家思想向唯心发展

第十三章   墨家的支与流裔宋钘、尹文;农民的思想家许行

第十四章   庄周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道家哲学向唯心主义的进一步的发展

第十五章   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后期名家的发展

第十六章   慎到和稷下黄老之学

第十七章   稷下黄老之学的精气说——道家向唯物主义的发展

第十八章   楚国的改革与屈原,稷下精气说的传播

第十九章   墨辩——后期墨家向唯物主义的发展

第二十章   阴阳五行家的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世界图式

第二十一章   易传的具有辩证法因素的世界图式

第二十二章   荀况——儒家思想向唯物主义的发展

第二十三章   战国时期最后的理论家韩非的哲学思想

第二十四章   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终结

×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长按图片下载到相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等
朋友注册并购买后,您可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