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幼卿《高分子物理》

¥49.00¥49.00
已下架(本产品缺货或未上线)

商品介绍

内容简介

  本教材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聚合物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反映出该学科飞速发展的新成果和新动向。全书共11章,包括4个单元:高分子的链结构和凝聚态结构;高分子溶液和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聚合物的分子运动、玻璃化转变、结晶-熔融转变;聚合物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以及电学、热学、光学、表面与界面性能。其中,有8章在章末综述了我国高分子科学家、专家的研究贡献。书中提供了丰富的思考题和习题,列出了大量的推荐阅读参考文献。

  本书可作为工科、理科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和研究生参考教材,也可作为从事高分子材料工作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高分子链的结构

 1.1 化学组成、构型、构造和共聚物的序列结构

 1.2 构象

第2章 高分子的凝聚态结构

 2.1 晶态聚合物结构

 2.2 非晶态聚合物结构

 2.3 高分子液晶

 2.4 聚合物的取向结构

 2.5 多组分聚合物

第3章 高分子溶液

 3.1 聚合物的溶解

 3.2 柔性链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3.3 高分子溶液的相平衡

 3.4 共混聚合物相容性的热力学

 3.5 聚电解质溶液

 3.6 聚合物的浓溶液

第4章 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4.1 聚合物分子量的统计意义

 4.2 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4.3 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方法

第5章 聚合物的分子运动和转变

 5.1 聚合物分子运动的特点

 5.2 黏弹行为的五个区域

 5.3 玻璃-橡胶转变行为

 5.4 结晶行为和结晶动力学

 5.5 熔融热力学

第6章 橡胶弹性

 6.1 形变类型及描述力学行为的基本物理量

 6.2 橡胶弹性的热力学分析

 6.3 橡胶弹性的统计理论

 6.4 橡胶弹性的唯象理论

 6.5 橡胶弹性的影响因素

 6.6 热塑性弹性体

第7章 聚合物的黏弹性

 7.1 聚合物的力学松弛现象

 7.2 黏弹性的数学描述

 7.3 时温等效和叠加

 7.4 研究黏弹行为的实验方法

 7.5 聚合物、共混物及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动态力学性能关系

第8章 聚合物的屈服和断裂

 8.1 聚合物的塑性和屈服

 8.2 聚合物的断裂与强度

第9章 聚合物的流变性能

 9.1 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9.2 聚合物熔体的切黏度

 9.3 多组分聚合物的流变行为

 9.4 聚合物熔体的弹性效应

 9.5 拉伸黏度

第10章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热学性能和光学性能

 10.1 聚合物的介电性能

 10.2 聚合物的导电性能

 10.3 聚合物的热学性能

 10.4 聚合物的光学性能

第11章 聚合物的表面与界面

 11.1 聚合物表面与界面

 11.2 聚合物表面与界面热力学

 11.3 聚合物表面与界面动力学

 11.4 聚合物表面与界面的测量、表征技术

 11.5 聚合物共混物界面

 11.6 聚合物表面改性技术

 11.7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改性及其应用

 11.8 黏结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五版前言

  华幼卿、金日光主编的《高分子物理》教材已经出版、发行到第四版。鉴于高分子物理学科发展迅速,这本经典教材的内容必须修改和更新,完成第五版势在必行。

  应该重申,《高分子物理》包含以聚合物为对象的全部物理内容。但是,一方面《高分子物理》目前还达不到普通物理学的成熟程度;另一方面,学生还难以接受更多、更深的物理和数学知识。所以,本科生的《高分子物理》课程内容仍然是揭示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基本规律,以其对聚合物的合成、加工、测试、选材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而分子运动正是联系结构-性能之间的桥梁。

  教材就应该是教材,既要阐明成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又要指出最新成就和发展方向;既要考虑科学性,又要遵循教学规律性。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校必须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瓶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振兴中国本科教育,教材修订也应体现出这一强国的特点。

  根据以上观点,第五版主要的修改、增补内容如下。

  1.第2、3、4、5、6、8、9、11章中,增加了“我国高分子科学家、专家的研究和创新贡献”,既反映出一些典型的中国学者在高分子领域的重大成就,又补充了学科前沿的内容。

  2.重新撰写第6章“热塑性弹性体”,具有新颖性;删去第11章第6节,增加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改性及其应用”。

  3.第2章简介“单分子链凝聚态”的研究内容和意义;“非晶态结构”一节中,增加了“高分子链的缠结”;删除高分子液晶理论的公式推导过程,阐明结论的来龙去脉和重要意义;简介“软物质”的基本概念以及高分子材料软物质的特性和意义。

  4.第3章增补了依据现代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学的观点,高分子溶液按浓度和分子链形态不同的5个不同层次以及其间的分界浓度;简介高分子极浓溶液(熔体和本体)中分子链的构象分布和理论模型。第4章增补了体积排除色谱(SEC)中,多检测器联用技术的内容、特点和最新进展。

  5.第5章“玻璃态聚合物的次级转变”部分,修改了内容,增加了物理老化现象及其微观解释;结晶动力学部分作了全面修改,并与最后“我国高分子科学家、专家的研究和创新贡献”相衔接;点及晶态聚合物熔融主转变以外的其他分子运动,并与第7章实例相配合。

  6.第8章“断裂理论”部分,专列出“普适断裂力学理论”;删除了复合体系界面模型,增加了PP/纳米CaCO3共混体系的TEM照片。

  7.第9章增补了振荡型流变仪测定聚合物熔体动态流变性能的原理、技术和最新进展。阐述了纳米复合材料(PNC)熔体复杂的动态流变行为研究意义和成果以及聚合物接枝纳米颗粒(PGNPs)填充聚合物体系的结构与动态流变性能研究进展。

  8.第10章导电高分子部分,修改了前言,删去了“导电性复合材料”,增加了“电致发光共轭聚合物”“共轭聚合物光伏材料和太阳能电池”章节。

  其他修改散见于各章节的字里行间,在此不一一列举。

  本书配套有《高分子物理学习指导和习题集》,故第五版习题部分仅作适当增补。

  新版中,增加了大量中英文参考文献。

  在第五版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徐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莫知深研究员、石恒冲副研究员,浙江大学宋义虎、王立、包永忠教授,复旦大学江明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薛锋教授和北京化工大学吴友平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得到了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立群(教授、长江学者)、杨万泰(科学院院士)的支持、鼓励。我的学生张正熙、洪旭辉、陈宏、李文霞、郑知敏、董永强、向爱民、李齐方、江盛玲和女儿吴洁参加了部分文献查阅、校对等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漏和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斧正。

  华幼卿

  2019年3月30日 

×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长按图片下载到相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等
朋友注册并购买后,您可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