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

¥48.00¥48.00
已下架(本产品缺货或未上线)

商品介绍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3版)》特点。

       一,全面系统地覆盖了现代文学所有的重要领域。无论是对作家作品、社团流派,还是文学论争,《中国现代文学史(第3版)》都进行了应有的评价。尤其是以往一般现代文学教材忽略的通俗文学创作部分,本书亦给予了客观详细的描述和评价,强调了通俗文学与新文学的并存及其实际影响,这也与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保持了应有的沟通和衔接。

       二,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突出重点内容,又具有广泛的知识覆盖面,点、线、面结合,追求叙述历史的深度和力度,立体化地展现了现代文学的真实形态。这体现了我们体例编排上的一些新的想法和追求,我们力图在相对简约的篇幅中,尽可能展示中国现代文学丰富而完整的面貌,其中包括对现代文学发生过程的描述以及上述提及的对通俗文学存在价值的关注等,同时又尽可能地对相关内容按照历史时段或文体的分类加以相对集中的介绍和论析。作为教材,这样可能更有利于教学层面的实际操作。

       三,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把宏大的历史与细微的材料融合在一起,叙述细微而不显烦琐。书末附有《中国现代文学大事年表》,既明晰了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又方便学生的记忆和学习,起到有据可查、提纲挈领的作用。

 

目录

绪论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及主要特征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10年

   第二节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建构的几点思考

   第四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第一章   从晚清到五四: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第一节   晚清启蒙运动与文学的变革

   第二节   报刊与新小说的繁荣

   第三节   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第四节   《新青年》与五四文学革命

   第五节   外国文艺思潮的引进

 

第二章   五四初期的理论探讨与创作实践

   第一节   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

   第二节   白话新诗的最初尝试

   第三节   现代小说的全面创新

   第四节   新式散文的应运而生

   第五节   话剧品种的逐步引入

   第六节   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第三章   鲁迅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发展

   第二节   《呐喊》与《彷徨》

   第三节   《阿Q正传》

   第四节   《野草》与《朝花夕拾》

   第五节   《故事新编》

   第六节   杂文创作

 

第四章   郭沫若

   第一节   生平及创作道路

   第二节   《女神》:新诗是可以这样写的

   第三节   《屈原》:对历史的再创造

 

第五章   茅盾

   第一节   生平及创作道路

   第二节   《子夜》:现代长篇小说成熟的标志

   第三节   《腐蚀》:茅盾小说风格的深化

   第四节   茅盾短篇小说及散文等创作

 

第六章   文学研究会及创造社

第七章   “新月”与“语丝”等社团流派的创作

第八章   革命文学的倡导与左翼文学的创作

第九章   巴金

第十章   老舍

第十一章   沈从文与“京派”

第十二章   新感觉派及其他小说作家的创作

第十三章   曹禺与现代话剧地位的确立

第十四章   诗歌与散文的新发展

第十五章   全面抗战以后的文艺运动

第十六章   艾青及现代新诗的又一次高潮

第十七章   解放区的创作

第十八章   沦陷区与国统区的创作

结语   从现代到当代:30年文学的承载与余响

附录

第3版修订后记

 

前言

       本书是一部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崭新教学理念编写而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它清晰而详细地叙述了中国现代文学从1917年前后到1949年30多年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其间各种文学运动、文学思潮、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成就,深入阐发了现代文学的思想文化含蕴。本书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广大学生阅读、鉴赏、分析和评价现代文学作家作品及文艺现象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继承五四新文学的优秀传统,服务于当代的文化事业。

       本书的撰写者都长期从事现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既有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专长,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因此,本书显示了以下的突出特点。

       第一,全面系统地覆盖了现代文学所有的重要领域。无论是对作家作品、社团流派,还是文学论争,本书都进行了应有的评价。尤其是以往一般现代文学教材忽略的通俗文学创作部分,本书亦给予了客观详细的描述和评价,强调了通俗文学与新文学的并存及其实际影响,这也与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保持了应有的沟通和衔接。

       第二,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突出重点内容,又具有广泛的知识覆盖面,点、线、面结合,追求叙述历史的深度和力度,立体化地展现了现代文学的真实形态。这体现了我们体例编排上的一些新的想法和追求,我们力图在相对简约的篇幅中,尽可能展示中国现代文学丰富而完整的面貌,其中包括对现代文学发生过程的描述以及上述提及的对通俗文学存在价值的关注等,同时又尽可能地对相关内容按照历史时段或文体的分类加以相对集中的介绍和论析。作为教材,这样可能更有利于教学层面的实际操作。

       第三,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把宏大的历史与细微的材料融合在一起,叙述细微而不显烦琐。书末附有《中国现代文学大事年表》,既明晰了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又方便学生的记忆和学习,起到有据可查、提纲挈领的作用。

       最后,本书充分兼顾了学术的前沿性与教学的实用性,在充分吸收新观点、新材料以及以往文学史著作与教材的长处、保持高学术水平的同时,又注重教学上的可操作性,结合广大学生的实际水平,深入浅出,方便学生接受和掌握。既严谨准确,又有较强的可读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在掌握文学史知识的同时获得阅读的愉悦。在每一章后都附有思考练习题,以拓展思路,启发思考。

×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长按图片下载到相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等
朋友注册并购买后,您可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