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60年》是新编高校中文专业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与已有的同类教材相比,它的特色是:在时间上,及时追踪和萃取当下的文学创作成果,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下限延伸至21世纪初叶,在诸多教材中第一次将网络文学和“80后”创作等现象纳入视野,保持了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研究的开放性和当下性;在空间上,以“现代民族共同体”的想象和追求,以及发展时空上的错落有序,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通俗文学创作的多元景观,力求整合中国大陆和台港澳文学为一体;在文学观念上,取一种开放而驳杂的姿态,将影视文学、旧体诗词和儿童文学等,都融人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使其获得应有的文学史地位;在教材中心的设定上,侧重于选取经过时光淘洗的优秀作家作品,以作家论为中心,以对作品的艺术分析为主,以提高学生解读作家作品的能力和培养文学鉴赏力为着眼点。同时,为切实可行地指导学生的自学,在教材中专列了思考题和学习指导文献篇目。
《中国当代文学60年》既适用于高校中文系和校级通识课程、选修课程的教学,也可作为文学爱好者了解当代文学的介绍性、欣赏性读本。
目 录
导 论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主体形态的大陆文学
大陆与台港澳文学的并生与互动
政治制约、宏大叙事与现实主义的互补
本教材的编撰要则和学习要求
第一编 1949-1976
第一章 作为时代先声的诗歌
新生活的歌手们
蔡其矫:大海和自由的歌者
郭小川:战士自有战士的品格
第二章 叙事与抒情因素此消彼长的散文
杨朔、秦牧、刘白羽的诗意化散文
政论性和知识性的不同取向:徐懋庸和邓拓的杂文
第三章 为新生活写真的小说
乡村画卷与历史真实
赵树理:乡村生活的喜剧与沉思
周立波:茶子花香月色迷离
孙犁:儿女情怀与时代云烟
时代大潮与个人心灵: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第四章 创造英雄史诗的小说
燕赵大地的英雄谱系:梁斌的《红旗谱》
青春燃炽与艰辛选择:杨沫的《青春之歌》
为历史注入现代魂魄:姚雪垠和多卷本历史小说《李自成》
第五章 别辟蹊径的话剧和电影
“第四种剧本”与历史剧
老北京生活的长卷:老舍的《茶馆》
《早春二月》及夏衍的电影文学改编
集民歌艺术大成的“山歌片王”:《刘三姐》
第六章 “文革”文学:主流和潜流
《沙家浜》、《红灯记》等“样板戏”的得与失
穆旦、食指和“白洋淀诗歌群落”的地下写作
新一代人的迷惘与寻找:《波动》、《公开的情书》、《晚霞消失的时候》聂绀弩的“三草”和启功的“打油”'
第二编 1976-2009
第七章 诗歌的喧哗与骚动
时代转变中的悲歌与欢歌
归来者的精神造像
“朦胧诗”浮出水面
西部风景:“新边塞诗”、昌耀与巴蜀诗群
“他们”和“海上诗群”等诗人
“黑夜意识”和“女性诗歌”
海子、骆一禾与转型期的诗歌场域
走向成熟和深邃的“中年写作”
在新的躁动中向纵深地带延展
第八章 疏离与拓展中走向从容的散文
展现科学家的诗意人生:徐迟和黄宗英的报告文学
追问历史、追问灵魂:巴金的《随想录》
晚年孙犁的乡情与书情
杨绛:“隐身哲学”及缄默的智慧
史铁生:生命意义的追寻
周涛:宽广与辽阔汇聚的大气
贾平凹:寓灵秀于拙朴
文化良知与仪式感: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苏叶、唐敏、斯妤、叶梦:“我们终其一生为谁而受奴役”
第九章 进人黄金时代的小说
思想与艺术的双重拓展
王蒙的《春之声》和《蝴蝶》等“东方意识流”小说
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与乡村变迁
张贤亮的“章永磷系列”及知识分子自省
汪曾祺的《受戒》和《大淖记事》
陆文夫的苏州小巷风情
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
“道禅一炉”:阿城的《棋王》
王安忆的《小鲍庄》和《长恨歌》
韩少功的《爸爸爸》和《马桥词典》
张炜的《古船》和《九月寓言》
张承志的《北方的河》和《金牧场》
莫言笔下神奇的乡村世界
先锋文学和马原、余华的创作
刘索拉的“功能圈”荒诞与残雪的“小屋”梦魇
王朔:书写市场化时代的“顽主”
池莉笔下的小市民风景
“民族秘史”的追求:陈忠实和《白鹿原》
王小波:生命和欲望对“黄金时代”的颠覆
滁罪重生:铁凝的《大浴女》及其他
陈染、林白、徐小斌:女性文学的初创与深化
“爱”到《无字》:告别纯情之后的张洁
边缘人视角的新奇发现:阿来的《尘埃落定》和《空山》
毕飞宇:江南水乡的韵致与情怀
第十章 创新意识主导下的戏剧、电影
高行健和魏明伦的探索戏剧
乡村叙事的新方式:《狗儿爷涅槃》和《桑树坪纪事》
孟京辉的《思凡》和黄纪苏的《切·格瓦拉》
《红色娘子军》到《芙蓉镇》:传奇谢晋
陈凯歌、张艺谋和第五代的电影创作
冯小刚:当代中国商业电影的典范
“警匪”加“言情”:海岩的电视连续剧创作
第三编 台港澳文学(1949-2009)
第十一章 台湾当代文学
纪弦:接续现代派诗歌的薪火
洛夫:“石室”与“望乡”
摇曳多姿的王鼎钧散文
左诗右文、妙语连篇的余光中
郑愁予:美丽乡愁与古典情怀
非马:异域意象与“异类”思维
林耀德:现代都市的守望精灵
吴浊流的“孤儿”意识与林海音的“城南”追忆
白先勇的“纽约客”与“台北人”
陈映真的时代省察与黄春明的乡土宜兰
新生代作家黄凡、张大春的小说
李昂的女性主义小说
台湾新电影的两面旗帜:侯孝贤与杨德昌
东西合璧的李安电影
第十二章 香港和澳门的文学
也斯:从认同“城影”到反思“后殖民食物”
金庸的武侠世界
刘以鬯和舒巷城的小说
李碧华的奇情小说和影视文学创作
王家卫及其光影怀旧
澳门文学概述
第四编 当代儿童文学及新媒体文学
第十三章 当代儿童文学
葛翠琳、汤素兰、王一梅和保冬妮的童话
柯岩、金波和高洪波等的儿童诗
曹文轩、秦文君的儿童小说
林良、林唤彰等台湾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
第十四章 流行歌曲与网络文学
罗大佑:“滚滚红尘”中的绵绵情思
崔健:“红色”如何“摇滚”
网络文学:从痞子蔡到安妮宝贝
第十五章 “80后”文学的创作潮流
“80后”文学的三大文化背景
“80后”文学作家作品简析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