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总论

¥20.80¥20.80
已下架(本产品缺货或未上线)

商品介绍

目录
第一章 育种目标
 第一节 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
  一、高产
  二、稳产
  三、优质
  四、适应性强
 第二节 制订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
  一、国民经济需要和生产发展的前景
  二、当地现有品种有待提高和改进的主要性状
  三、育种目标的具体化和可行性
  四、品种的合理搭配
 第三节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一、产量性状
  二、对病、虫害的抗耐性
  三、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
  四、品质性状
  五、早熟性及对耕作制度和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

第二章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第一节 作物的繁殖方式
  一、有性繁殖
  二、无性繁殖
 第二节 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一、自交的遗传效应
  二、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
  三、异交的遗传效应
  四、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
 第三节 作物的品种类型及其特点
  一、作物品种的类型
  二、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

第三章 种质资源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
  一、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
  二、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发展
 第三节 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
  一、种质资源的类别
  二、种质资源的收集
  三、种质资源的保存
  四、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五、基因库的建拓

第四章 引种和选择育种
 第一节 引种和驯化
  一、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
  二、作物引种规律
  三、植物驯化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节 选择育种
  一、作物品种群体中的遗传变异及其利用
  二、性状鉴定与选择
  三、纯系学说与纯系育种
  四、混合选择与混合选择育种
  五、选择育种的程序

第五章 杂交育种
 第一节 杂交育种的意义
 第二节 亲本选配
 第三节 杂交方式
  一、单交或成对杂交
  二、复交(复式杂交或多元杂交)
  三、多父本授粉
  四、回交
 第四节 杂种后代的处理
  一、系谱法
  二、混合法
  三、衍生系统法
  四、单籽传法
  五、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及单籽传法的图示及其使用效果比较
 第五节 杂交育种程序
  一、各试验圃的区分及工作内容
  二、育种程序
 第六节 回交育种
  一、回交育种的意义
  二、有关回交育种的基本遗传规律
  三、回交育种方法
  四、回交的其他用途
  五、回交法的优缺点
 第七节 杂交育种的早代测验
  一、早代测验的意义
  二、早代测验的方法
  三、早代测验法的优缺点

第六章 杂种优势利用
 第一节 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
 第二节 杂种优势的概念与表现
  一、杂种优势的概念与度量
  二、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
 第三节 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一、显性假说
  二、超显性假说
  三、对两种假说的评论
 第四节 自交系的选育与改良
  一、自交系的选育
  二、自交系的改良
 第五节 配合力及其测定
  一、配合力的概念
  二、配合力的测定
 第六节 杂交种的类别
  一、品种间杂交种
  二、品种―自交系间杂交种
  三、自交系间杂交种
  四、雄性不育杂交种
  五、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种
  六、种间与亚种间杂交种
 第七节 利用杂种优势的方法
  一、利用杂种优势必需的基本条件
  二、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

第七章 诱变育种
 第一节 物理诱变剂及其处理方法
  一、物理诱变剂的类别
  二、物理诱变剂处理方法
 第二节 化学诱变剂及其处理方法
  一、化学诱变剂的类别
  二、化学诱变剂处理方法
 第三节 理化诱变剂的特异性和复合处理
  一、理化诱变剂的特异性
  二、诱变剂的复合处理
  三、射线与体细胞培养复合处理
 第四节 诱变育种的工作程序
  一、处理材料的选择
  二、诱变剂量的选择
  三、处理群体的大小
  四、M1的种植和选择
  五、M2及其后代的种植和选择
 第五节 诱变育种的实例
 第六节 诱变育种的应用效果和发展前景

第八章 远缘杂交和倍性育种
 第一节 远缘杂交育种
  一、远缘杂交及其作用
  二、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其克服方法
  三、远缘杂种夭亡、不育的原因及其克服方法
  四、远缘杂种后代的分离与选择
 第二节 多倍体育种
  一、植物的多倍体及其育种意义
  二、多倍体的诱导与育种
 第三节 单倍体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一、单倍体的起源及其类型
  二、获得单倍体的途径和方法
  三、单倍体的鉴定与二倍化
  四、单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

第九章 抗病虫育种
 第一节 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特点
  一、抗病性、抗虫性的概念
  二、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作用
  三、寄主和寄生物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品种的抗病性及其鉴定
  一、病原菌致病性的遗传和变异
  二、抗病性的类别、机制和遗传
  三、抗病性的鉴定
 第三节 品种的抗虫性及其鉴定
  一、抗虫性的类别、机制和遗传
  二、抗虫性的鉴定
 第四节 抗病虫品种的选育
  一、抗源的搜集
  二、选育抗病虫品种的方法
  三、选育、推广抗病(虫)品种的若干问题

第十章 抗逆性育种
 第一节 抗逆性育种的意义与基本方法
  一、作物逆境的种类
  二、抗逆性育种方法
 第二节 抗寒育种
  一、抗寒性的含义
  二、抗寒性的鉴定与选育
 第三节 抗旱性育种
  一、抗旱性的含义
  二、抗旱性的鉴定与选育
 第四节 耐湿性育种
  一、耐湿性的含义
  二、耐湿性的鉴定与选育
 第五节 耐盐性育种
  一、耐盐性的含义
  二、耐盐性的鉴定与选育
 第六节 耐铝性育种
  一、耐铝性的含义
  二、耐铝性的鉴定与选育

第十一章 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
 第一节 群体改良的意义
 第二节 群体改良的轮回选择法
  一、轮回选择的意义
  二、轮回选择的作用
  三、基础群体的培育
  四、群体中个体的鉴定
  五、轮回选择的方法
 第三节 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
  一、隐性雄性不育性在大麦、小麦等作物轮回选择中的应用
  二、显性雄性不育性在小麦轮回选择中的应用
 第四节 杂种群体改良的其他途径
  一、复合杂种群体的形成
  二、异花授粉作物综合品种育种法
  三、歧化选择

第十二章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培养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一、体细胞变异体和突变体的筛选
  二、离体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三、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的其他利用途径
 第二节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一、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二、原生质体的融合
  三、杂种细胞的鉴别和选择
  四、诱导杂种细胞产生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
 第三节 重组DNA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一、基因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准备
  二、用基因工程改造植物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第十三章 作物育种的试验技术
 第一节 田间试验技术的重要性
  一、设置小区的边行
  二、增加小区行数或加大小区间的距离
  三、走道对小区行末植株产量影响的调整
 第二节 不同育种试验阶段的试验技术
  一、选种圃
  二、鉴定圃
  三、品系比较试验
  四、生产试验、多点试验与品系繁殖
 第三节 品种区域试验技术
  一、方法和程序
  二、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四节 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分析
  一、品种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二、品种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的参数估计

第十四章 品种审定和推广
 第一节 品种审定
  一、组织体制
  二、审定程序
 第二节 品种推广
  一、品种推广的方式
  二、品种区域化和良种的合理布局
  三、良种必须合理搭配
  四、良种良法相配套
 第三节 种子生产
  一、种子生产的程序和体系
  二、品种的混杂、退化及其防止
  三、我国现行的种子生产方法
  四、良种的加速繁殖

第十五章 电子计算机在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 电子计算机在品种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应用概况
  二、品种资源数据库的目标与功能
  三、种质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
  四、品种资源数据库的建立
 第二节 计算机在作物育种管理、设计与分析中的应用
 第三节 计算机在亲本选配研究中的应用
  一、小麦育种亲本选配的计算机辅助系统
  二、最优亲本组合选择系统
 第四节 作物育种的专家系统
  一、小麦育种的专家系统
  二、水稻育种的专家系统

索引

×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长按图片下载到相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等
朋友注册并购买后,您可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