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试读(部分内容)
第二 孔子孟子荀子及其他诸家
文学者,民族精神之所寄也。凡一民族形成之时期,其哲人巨子之言论风采,往往影响于其民族精神,流风余韵,亘千百年。故于此时期中,能深求一代名哲之主张,于其民族文学之得失,思过半矣。此其人虽不必以文学批评家论,而其影响之大,往往过一般之批评家远甚。
《虞书》日:“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旧说以为虞舜之言,说《诗》者多称道之,所托虽古,实不足信。求古人之言论,要不出春秋以来,其时实为吾民族形成之时代。自周之兴,宗族勋旧,分布东方,及犬戎进逼,幽王失国,于是全民族东徙,复与东方固有之诸族混合,文化进展。今日吾人所读之古籍,《诗》《书》《春秋》,皆此时期以来之产物也。其时之思想家,与后代以最大之影响者,则有孔子。
孔子论文,皆指学问而言,与后世之言文学者不同。《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其意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