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概观

¥40.50¥40.50
已下架(本产品缺货或未上线)

商品介绍

内容提要

  德国哲学可以说是德意志民族对人类文明最伟大的贡献,开宗立派的哲学家薪火相传,灿若群星。

  高宣扬编著的《德国哲学概观》所讲述的就是站在今天的视野回顾和反思,德国从原初状态至今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们的思想创造过程及其成果。《德国哲学概观》的基本结构是由上中下三编构成的;上编重点论述德国哲学特征及其历史形成;中编按历史时期概述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及其重大理论争论;下编则重点分析和讲述德国哲学的主要流派、学派及其重要代表人物,并选取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文本进行重点分析。

  康德曾说,德国人的性格往往同理智的粘液质相结合,……即冷静思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的,同时又忍受由之而来的艰难困苦。

  德国哲学体现了德意志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尤其表现了德意志民族寻求自身思想文化的独创性,表现他们试图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谋求其民族尊严的顽强愿望和意志,也体现了德意志民族的智慧及其重视和善于理论思维的珍贵传统。所以,德国哲学就是德国民族灵魂的理论典范化。

  通过对德国哲学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理解贯穿于德国文化中的哲学理论基础,而且将体验到振兴本民族和全人类的文明精神的关键力量,那就是不断地实现哲学思想方面的创造性超越活动。

  哲人已逝,但他们的思想在看不见的时空中蔓延,在活着的心灵中生根,在文化再生产中重生。

 

作者简介

  高宣扬,浙江杭州人。一生的兴趣是在哲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多学科文本中穿梭和思索。现为上海同济大学法同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及社会学系教授。1957年至1966年于北京大学攻读哲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此后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多年。1979年赴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深造,198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巴黎第十大学及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东吴大学任教和研究。

  主编有《西方文化丛书》、《人文科学丛书》、《研究与批判丛书》以及《西方人文新视野》等。

  已发表的专著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导引》、《宴州主义和语用论》、《喻贝马斯论》、《解释学简沦》、《哲学人类学》、《德国哲学的发展》、《罗索哲学概论》、《罗索传》、《弗洛伊德传》、《毕加索传》、《萨特传》、《论后现代艺术的不确定性》、《里克尔的解释学》、《当代社会理论》、《后现代沧》、《布尔迪厄》、《鲁曼社会系统理论与现代性》、《流行文化社会学》、《福柯的生存美学》及《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等。

 

目录

  “德国学术概观”丛书总序

  前言

  上编 总论

   第一章 德意志民族灵魂的理论典范化

    第一节 德意志民族的形成、成长和发展

    第二节 德国哲学产生的历史前提

    第三节 原始文化及其向哲学转化的曲折性

     (一)神话、原始宗教与哲学的关系

     (二)原始艺术及其向哲学转化的可能性

   第二章 日耳曼精神与传统宗教思想的结合

    第一节 犹太教思想的渗透

     (一)犹太文化在德国的蔓延及其传播过程

     (二)犹太文化传统对德国哲学的影响

    第二节 基督教思想的渗透

   第三章 德语的哲学性

    第一节 语言是民族的心灵的窗户与通道

    第二节 德语的哲学性

     中编 德国哲学发展的历史特征

   第四章 德国的哲学教育传统

    第一节 哲学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节 德国哲学教育的持续性及普遍性

   第五章 德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

    第一节 德国哲学的特殊地位

    第二节 德国哲学与希腊哲学的关系

    第三节 德法哲学的特殊关系

    第四节 德国哲学与英美哲学

   第六章 德国哲学的历史性

    第一节 发展的阶段性、断裂性及交错性

    第二节 中世纪的德国哲学

    第三节 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

    第四节 启蒙时代

     (一)启蒙运动的复杂性和不平衡性

     (二)德国启蒙运动的特殊进程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4)第四阶段

     (三)启蒙的内在矛盾及反启蒙思潮

     (1)启蒙与反启蒙的相互渗透性

     (2)关于启蒙的论战

     (3)哈曼对启蒙的批判

    第五节 古典哲学

    第六节 近现代哲学及其重建

    第七节 当代哲学

     (一)20世纪

     (二)21世纪

  下编 著名哲学流派和杰出哲学家

   第七章 莱布尼兹

    第一节 莱布尼兹与启蒙

    第二节 人类理智新论

    第三节 单子论

    第五节 神正论

   第八章 浪漫主义哲学

    第一节 浪漫主义与启蒙运动的三重穿插关系

    第二节 德国浪漫主义的三大阶段

     (一)以狄克和斯列格尔兄弟为代表的耶拿学派

     (二)海德堡时期的普洛透斯海神派

     (三)柏林时期的北极星联盟

    第三节 浪漫主义的人文精神

    第四节 浪漫主义的语言观

    第五节 浪漫主义的历史哲学

   第九章 康德哲学

    第一节 康德生平及其思想发展过程

    第二节 康德的批判原则

     (一)批判的原本意义

     (二)近代哲学的批判精神

     (三)康德的批判原则

     (1)纯粹理性批判

     (2)实践理性批判

     (3)判断力批判

    第三节 康德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影响

   第十章 费希特

    第一节 思想生涯及主要著作

    第二节 哲学创作的三大阶段

    第三节 《全部知识学基础》

    第四节 伦理学和宗教

    第五节 费希特的历史影响

   第十一章 谢林

    第一节 诗性生存与诗性哲学的展现

    第二节 自然哲学

    第三节 同一哲学

    第四节 艺术哲学

   第十二章 黑格尔

    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

     (一)生活历程

     (二)著作的出版状况

    第二节 黑格尔的体系

     (一)黑格尔体系的一般特征

     (二)《精神现象学》

     (三)《逻辑学》

     (四)自然哲学

     (五)精神哲学

    第三节 黑格尔学派的分化

     (一)右派黑格尔分子

     (二)左派黑格尔分子

     (1)斯特劳斯

     (2)鲍威尔兄弟

     (3)卢格

     (4)斯蒂纳

   第十三章 马克思

    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马克思批判活动的第一阶段

     (二)马克思批判活动的第二阶段

     (三)马克思批判活动的第三阶段

    第二节 马克思的辩证法

    第三节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

    第四节 马克思学派的分化

   第十四章 叔本华

    第一节 竭蹶艰难的生活厄运

    第二节 主要著作及其基本概念

     (一)主要著作

     (二)基本概念

    第三节 叔本华对自身的哲学的诠释

    第四节 叔本华的幸福论

   第十五章 尼采

    第一节 悲剧性的一生

    第二节 尼采著作版本的多样性

    第三节 对西方传统原则的叛逆

    第四节 权力意志

    第五节 道德系谱学

    第六节 永恒回归

    第七节 审美的诗性生存

    第八节 对传统人文主义的批判

   第十六章 新康德主义

    第一节 马堡学派

    第二节 弗莱堡学派

    第三节 海德堡学派

    第四节 耶拿学派

   第十七章 现象学运动

    第一节 马克斯?谢勒

    第二节 胡塞尔

     (一)学术生涯及基本著作

     (二)《逻辑研究》

     (三)中立的现象学观看

     (四)意向性

     (五)现象学的还原

     (六)现象学陈述的基本条件

     (七)专注于事物之根本的反思

    第三节 海德格尔

     (一)海德格尔的前期生涯

     (二)海德格尔前期的基本概念

     (三)《存在与时间》的基本思想

     (四)海德格尔的战后创作

     (五)对于存在本体论的双向论证

     (六)语言与存在

     (七)真理在艺术中的敞亮

   第十八章 实证论和逻辑经验论

    第一节 马赫的经验论及其效应

    第二节 数理逻辑的形成和演变

    第三节 维也纳学派

    第四节 柏林学派

    第六节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的演变

   第十九章 法兰克福学派

    第一节 新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第二节 法兰克福学派

     (一)霍尔克海默的社会哲学

     (二)阿多诺的文化哲学与美学

     (三)马尔库塞

     (五)本雅明

   第二十章 爱尔朗根学派与建构主义

    第一节 学派的基本队伍

    第二节 洛朗琛

    第三节 学派的形成

    第四节 埃尔朗根学派的建构主义纲领

   第二十一章 鲁曼的社会哲学

    第一节 社会系统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鲁曼社会系统理论的特征

     (一)从规范性系统论中走脱出来

     (二)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的转换

     (三)反人本中心主义的系统理论

     (四)技术主义的“简单化”基本原则

     (五)自我生产性和自我参照系统

     (六)多学科整合与比较研究方法

     (七)系统理论语言的反思性

    第三节 对现代性的批判

   第二十二章 哈贝马斯

    第一节 哲学与政治生涯

    第二节 关于沟通行动理论

    第五节 寻求规范化的社会政治哲学

×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长按图片下载到相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等
朋友注册并购买后,您可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