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第二版)

¥52.2¥52.20
已下架(本产品缺货或未上线)

商品介绍

内容推荐

  城市,既是地域文化的象征,又是文化过程的产物。新区开发时,对地形地貌、风土特征、地域个性熟视无睹;旧城更新中,数百年来形成的富有人情味和鲜明特色的古老城区,经过一场“脱胎换骨”的打造,消失殆尽;迅猛且快速推进的城市化,以“旧貌变新颜”换来“千城一面”的无个性的都市空间。简而言之,今天的中国城市面临着整体危机:环境危机、特色危机、文化危机…… 本书作者在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理论进行多年研究,以及参与大量保护规划设计实践的基础上,以对国外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为中心,试图全面论述文化遗产的概念、保护的含义与意义,并以历史城市保护为核心,阐述整体性(或整合性)保护的理论与规划方法。

 

目录

  再版前言

  初版前言

  绪论

   一、“重建时代”到来的启示

   二、“大规模爆破”与“大手笔泼绿”

   三、我国名城保护的简要历程

   四、城市遗产保护的含义

   五、城市遗产保护的意义

  第一章 城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保护的生态环境观

   二、文化生态与文化多样性

   三、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

   四、环境权与历史环境保护立法

  第二章 历史保护与城市特色维护

   一、城市特色的含义

   二、水——城市的生命与灵魂

   三、城市形态和空间特色的保护

   四、历史地段和历史保护区

   五、城市天际线的保护

   六、城市特色的维护与塑造

  第三章 城市设计与历史名城保护

   一、城市设计与历史保护的关系

   二、对城市性状态的认识与保护

   三、历史保护的规划设计方法

  第四章 法国、意大利整体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一、战后欧洲历史保护的趋势

   二、法国遗产保护的思想与体系

   三、博洛尼亚的‘“反发展”保护实践

  第五章 美国的历史保护、税制政策及规划控制

   一、美国的历史保护概况

   二、联邦保护法与组织机构

   三、经济和税收的优惠政策

   四、规划管理与美观控制

   五、地方历史地段的保护

  第六章 日本历史环境保护的法律、政策和公众参与

   一、战前文化财保护法的萌芽

   二、战后文化财保护制度的确立

   三、历史环境保护的法律与政策

   四、历史环境保护的回顾与展望

  第七章 英、美、日三国文物登录制度的比较

   一、英国的登录建筑制度

   二、美国的历史性场所国家登录

   三、日本的文化财登录制度

   四、制度比较与问题思考

  第八章 建筑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一、“建筑遗产”的概念

   二、建筑遗产保护的历史性

   三、建筑遗产保护的原真性

   四、建筑遗产保护的完整性

   五、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现实问题

  第九章 20世纪遗产的保护与记录

   一、20世纪遗产的保护运动的兴起

   二、日本近代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

   三、中国近代遗产保护的文化意义

  第十章 产业遗产的保护与适应性再利用

   一、国际产业遗产保护潮流概述

   二、上海产业遗产的基本状况与保护意义

   三、上海产业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四、我国产业遗产保护的机遇与挑战

  第十一章 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宪章和重要文件

   一、遗产保护相关国际机构

   二、保护宪章的萌芽与原型

   三、ICOMOS主要宪章与宣言

   四、UNESC0的相关建议文件

   五、国际宪章带给我们的启示

  第十二章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方法

   一、世界遗产的基本概念

   二、遗产保护的原真性与完整性

   三、文化景观的价值与类别

   四、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关系

   五、世界遗产城镇的保护

   六、21世纪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

  第十三章 世界遗产城市丽江的保护与发展战略研究

   一、丽江城市的特色构成与魅力分析

   二、世界遗产城市的发展战略思考

   三、世界遗产城镇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四、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结构维护

   五、世界遗产地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第十四章 平遥古城的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探讨

   一、平遥古城的特色分析

   二、古城保护面临的挑战

   三、文化精神体现与发扬

   四、文化经济与旅游开发

   五、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管理

  参考文献

   

免费试读(部分内容)

  第一章 城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以既有自然环境、又有人工环境的生物和非生物两个方面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复杂、开放的巨大系统,是一个人类生态系统(图1.1)。

  人类在城市中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生活等各种经济和社会活动,都对城市生态产生影响,人口愈密集,活动规模愈大,影响也就愈大。在某种意义上,城市中人类的发展建设活动所经历的过程,也就是改造原有生态系统,塑造新的城市生态系统的过程。尽管各类城市的形成原因不同,建设发展的速度不同,但都是在以农业或牧业为主的居民点,矿区、港口等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或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改造而形成的。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或是否承认,人类的建设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政治活动等等,都是在改造原有生态系统,塑造新的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形成后,人类的活动仍然主导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变化,其前景有两个:一个是保持良好循环,使城市建设、经济建设与环境得以协调发展,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另一个是走向恶性循环,使城市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甚至走到人类无法在此生存的地步。特别是在世界迅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人的生命和古老的生态系统都在经历新的挑战。

  历史保护对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有积极意义,城市保护作为社会发展目标要实现的自然、生态、文化等综合效果,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方法。我们面对自然环境与历史环境,再不能以陌生的态度来对待,而应当用人类历史、自然及生态等综合科学知识来分析、判断,并做出决策和管理规划。因此,城市保护具有过去我们不曾认识到的城市生态学上的重要意义。

  城市保护的生态环境观

  1.历史资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环境包括土地、海洋、空气和生物,是变化的。能否有意识地改变环境,使它更适应世界上的人和其他生物的需要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先了解环境、环境中的生物和它们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要了解生态学。这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前提,它可以阐明有关目标的种种选择和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

  ……

×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长按图片下载到相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等
朋友注册并购买后,您可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