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中国电视纪录片近50年的历程,是一个个回归过程。由政治回归到人性;由虚幻的英雄回归到生活中的个人;由空洞的说教回归到真实的记录;由边缘回归到社会现实;由个人化的行为回归到社会化的责任,等等。一步步都是对于纪录片本体和本性的探寻和归依。 本书根据风格、类型、功能等彼此关联映照的多种环境因素,把近50年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分为四个不同时期。虽然各个时期都有各自的明显特征,相互之间却也不乏勾连。在近50年的时间里,中国纪录片从政治化逐步演变到社会化,其间可以解读、值得解读的内容很多。不过,其发展的总的轨迹是一个从国家工具形态逐步演变为大众媒介形态,从政治产品演变为文化产品,从国内走向国际,从民族走向世界,从个人行为走向社会行为的过程。
目录
绪论——中国电视纪录片史的一种解读方式 第一篇 政治化纪录片时期(1958-1977) 1 1958年:烙印 2 新闻纪录片时代 3 定调:政治化主导 4 国家话语权 5 责任意识放大,主体意识缺失 6 题材集中雷同,风格老套单一 7 声画剥离 8 灌输 9 放映环境混杂,传播收效甚微 10 案例解读之一:《收租院》 11 国际纪录片与中国 第二篇 人文化纪录片时期(1978-1992) 1 1978年:‘原动力 2 电视媒介的大众化 3 第一次转型:人文观念的确立 4 技术因素与纪实语言 5 “民族精神”成为主题表征 6 群体化话语 7 多种样式纷呈 8 系列化播出与角色换位 9 案例解读之二:“地方台50分钟” 10 案例解读之三:《话说长江》 11 案例解读之四:《望长城》 12 国际纪录片与中国 第三篇 平民化纪录片时期(1993-1998) 1 1993年:分立 2 第二次转型:百姓意识与平民视角 3 个人化话语 4 “人”成为主题表征 5 题材小型边缘化 6 纪实成为主导 7 淡化观念表达 8 虚化现实背景 9 回归本性与国际化方向 10 群落现象与个人小作坊 11 民间创作群体 12 不同诉求之纪录片栏目 13 纪录片之“独立” 14 案例解读之五:康健宁 15 案例解读之六:“纪录片编辑室” 16 国际纪录片与中国 第四篇 社会化纪录片时期:(1999-2004) 结语:回归与对应 参考文献 后记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Copyright 2007–2021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30-22:00),18001260133(09:3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09054306号-30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7632号 营业执照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