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戏剧史稿(1899-1949)

¥59.5¥59.50
已下架(本产品缺货或未上线)

商品介绍

  本书是1949年以来第一部中国现代戏剧史专著,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全书从19世纪末中国现代话剧产生写起,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系统阐述我国现代戏剧(主要是话剧)的产生及其沿革,从多方面总结了中国现代戏剧(特别是话剧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总结了一系列值得记取并令人深思的经验教训。书中对田汉、曹禺、夏衍等我国著名剧作家列有专章或专节进行介绍评述。本书出版近二十年来,作为教材在许多高等学校使用。此次修订,在观点、资料、文字三个方面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改、删节、补充。抗日时期的戏剧,补入了讲日本统治下台湾的“新剧”作家的内容,此节由台湾著名剧作家黄美序执笔。

 

目录

初版前言

结论

第一章 文明新戏——新兴话剧的萌芽(一八九九年——一九一八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黑奴吁天录》及春柳派的戏剧创作

 第三节 进化团派的戏剧创作

 第四节 在商业化中走向衰落的文明新戏

 第五节 南开校园戏剧的新贡献

第二章 现代戏剧观念的确立与新兴话尉的发展(一九一八年——一九二九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欧阳予倩及其剧作

 第三节 熊佛西及其剧作

 第四节 郭沫若早期历史剧及其他历史剧作家

 第五节 丁西林的喜剧创作

 第六节 陈大悲、汪仲贤和蒲伯英

 第七节 白薇、袁昌英和濮舜卿

 第八节 余上沅和徐志摩

第三章 田汉(一八九八年——一九六八年)

 第一节 田汉的戏剧创作道路

 第二节 《获虎之夜》、《名优之死》等二十年代的剧作

 第三节 《梅雨》、《回春之曲》等三十年代的剧作

 第四节 《秋声赋》、《丽人行》等四十年代的剧作

 第五节 田汉剧作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

第四章 中国戏剧现代化的曲折进程和话晨艺术的成熟(一九三0年——一九三七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洪深的戏剧活动和戏剧创作

 第三节 李健吾及其剧作

 第四节 冯乃超、左明、楼适夷等表现工农革命斗争的剧作

 第五节 石凌鹤、章 泯、姚时晓等的“国防戏剧”

 第六节 袁牧之和谷剑尘

 第七节 宋春舫、王文显和杨晦

 第八节 徐舒和陈楚淮

第五章 曹禺(一九一0年——一九九六年)

 第一节 曹禺的戏剧创作道路

 第二节 《雷雨》、《日出》、《原野》

 第三节 《北京人》和《家》

 第四节 曹禺剧作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

第六章 现代戏剧的黄金时代(一九三七年——一九四九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郭沫若四十年代的历史剧

 第三节 阳翰笙的戏剧活动和戏剧创作

 第四节 阿英的历史剧

 第五节 于伶及其剧作

 第六节 陈白尘及其剧作

 第七节 宋之的及其剧作

 第八节 老舍和茅盾的剧作

 第九节 吴祖光及其剧作

 第十节 张骏祥与沈浮

 第十一节 杨绛、吴天和顾仲彝

 第十二节 杨村彬与姚克

 第十三节 黄佐临、柯灵和师陀

 第十四节 “战国派”剧作家陈铨

 第十五节 台湾“新剧”作家杨逵、简国贤和林搏秋

第七章 夏衍(一九00年——一九九五年)

 第一节 夏衍的戏剧创作道路

 第二节 《上海屋檐下》

 第三节 《心防》、《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

 第四节 夏衍剧作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

第八章 江西苏区和延安解放区的戏剧(一九三○年——一九四九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江西苏区的“红色戏剧”创作

 第三节 延安及各解放区的戏剧创作(上)——《流寇队长》(王震之)等抗战初期的剧作

 第四节 延安及各解放区的戏剧创作(中)——《抓壮丁》(吴雪执笔)、《李国瑞》(杜烽)、《同志,你走错了路》(姚仲明、陈波儿等)与文艺整风后的剧作

 第五节 延安及各解放区的戏剧创作(下)——《战斗里成长》(胡可)、《红旗歌》(鲁煤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剧作

 第六节 延安及各解放区戏剧创作的特色

 第七节 新歌剧《白毛女》和解放区的旧剧改革

修订版后记

免费试读(部分内容)

  第一章 文明新戏——新兴话剧的萌芽(一八九九年——一九一八年)

  第一节 概述

  中国新兴话剧萌芽于戊戌变法(一八九八年)至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年)年间。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下,伴随着传统戏曲的改良和文明新戏的崛起,中国戏剧迈出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的第一步。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清朝政府的腐败,中国迅速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中国人民要求变革社会,赶走侵略者,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呼声普遍高涨。相继而起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民主革命派,展开了思想启蒙运动,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热潮。文化艺术领域的一场大改革也已势在必行。戏剧方面,当时占据舞台中心地位的传统戏曲——京剧,自民间走进宫廷以来,已丧失其原先的生命力,逐溉成为适合封建统治的需要和士大夫阶级审美趣味的“玩艺儿”。人民群众,特别是爱国的知识界,对京剧中充斥的帝王将相、封建意识,以及难以表现现实生活、近于凝固化的程式,越来越表示出不满。时代正在召唤一种以宣传新的思想、反映新的生活与人物为主要任务,以冲破戏曲程式束缚的写实性语言与动作为主要手段的“新剧”的出现,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文明新戏的中国话剧的早期形式。

×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长按图片下载到相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等
朋友注册并购买后,您可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