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和现代主义

¥130.50¥130.50
已下架(本产品缺货或未上线)

商品介绍

  《型和现代主义》简介:教学程序和由此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的关系是《型和现代主义》的中心所在。它也是在对理论和教学实践两方面深入研究的一个成果。这个研究建立了一个试验的基本框架,并通过“形的构造”设计组的学生合作而完成。建筑设计实践和建筑教育实践是两个不同事情。在工作中我越来越相信,前者属于过去,而后者面向未来。当前建筑教育的问题之一是羞于或不敢提倡建筑教育的学术性。许多学校囿于现状,或者在过时的思想库里翻箱倒柜,或者重复过去培养专业人才的做法。这种状况应该改变。学校实际上提供了一个一般实践领域无法提供的对建筑学本身执著探求的环境,学校应领导建筑学,而且责无旁贷。
 
目录
练习
 建筑构成训练简介
 练习1.黑与白
 练习2.色彩基础
 练习3.规律性和多样性
 建筑教育中的造型训练
 “巴艺
 现代主义时代
 现代艺术观念
 包豪斯
 约翰内斯·伊藤
 约瑟夫·阿尔贝斯
 练习4.空间和实体:加法和减法
 练习5.用木条和纸板划分空间
 练习6.蒙特里安的方盒子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得克萨斯建筑学院
 柯林·罗和他的艺术家
 透明性理论
 伯恩哈德·赫茨里
 练习7.水平地域中的空间
 练习8.形、尺寸和比例
 练习9.材料和质感
 练习10.韵律和动感:曲径通幽
 练习11.演绎和转型:一个雕塑
 彼得·耶尼
 几何形和几何形之后
 转型和解型
 练习12.寻找和发现
 练习13.观形和造型
 练习14.作品和工具
 形的隐喻
 宇宙的隐喻和全球市市场
 材料、造型和信息
 先进技术和灵活程序
 结语:关于创造性
 注释
 插图英文说明
 参考书目
 插图来源
 练习15.向大师学习
 练习16.程序和操作
 练习17.结构和形体
原理
A.形体的美学原理
 A-1 统一
 A-2 和谐
 A-3 简洁
 A-4 控制和重点
 A-5 封闭
 A-6 个性
 A-7 均衡
 A-8 联想
 A-9 亲和力
 A-10 对比
 A-11 统一的对比
 A-12 变化
B.形的基本属性原理
 B-1 点 
 B-2 线
 B-3 面
 B-4 实体:形
 B-5 形的属性
 B-6 形状
 B-7 空间
 B-8 形限定空间
 B-9 形与空间
 B-10 几何形
 B-11 有机形
 B-12 质感
 B-13 建筑空间的属性
C.形体构图原理
 C-1 相似性
 C-2 接近
 C-3 重复
 C-4 重复构图
 C-5 中心构图
 C-6 线性构图
 C-7 放射
 C-8 簇群构图
 C-9 框架网格
 C-10 渐变
 C-11 集中
 C-12 旋转
 C-13 反射
 C-14 连续
 C-15 对称
D.设计变形原理
 D-1 变形
 D-2 表皮的塑造
 D-3 内部变形
 D-4 链接
 D-5 碰撞
 D-6 加强
 D-7 空间包被
 D-8 叠加
 D-9 连锁
 D-10 加法
 D-11 减法
 D-12 延伸
 D-13 压缩
 D-14 投射
 D-15 透视
 D-16 级数变化
 D-17 畸形
 D-18 割裂
 D-19 切断和取消部分形状
 D-20 错位
 D-21 注入
 D-22 弯曲
 D-23 卷曲
 D-24 扭动
 D-25 波动
 D-26 皱褶
 D-27 异形

免费试读(部分内容)

  序言

  望着墙上的斑渍,炉边的煤堆,天上的白云或者流水不一定是愚蠢的。当一个画家仔细观察这些东西的时候,会有惊人的发现,通过充分发挥想像力和智慧,他可以勾画出入兽争战、群魔乱舞等奇幻壮丽的图卷。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

  照相机是白痴的工具,他以机器代替眼睛来看东西。而绘画是嗣线条组织形体和机理。

  这是一个从看到观察最后到发现的过程。随之而来的是启发和灵感。发明和创作都归因于一个观察行动,行动改变7事务。其他人视而不见——而你却看到了!

(勒·柯布西耶:我的作品,1960年)

  应黎锦超教授邀请,我于1996年到香港大学执教,我跟他说我要教“形的构造”当时他是主席教授和建筑系系主任。他看了我的报告想了一会儿,同意了,而且放手让我自己独立组织全部的教学计划和内容。这门课后来吸引了许多学生,也引起不少校内外朋友的兴趣。黎教授在我到来一年后不再当系主任,三年后也不再当主席教授,并退休离开了学校。这门课也就此终止。

  我和学生们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觉得有话要说,决定写一本有关这门课的书。这件事拖了很久,但我一直想写完之后让黎先生看一下,也许他还会写一篇序,但就在我刚把初稿写完,交到出版社,开始考虑写这个“前言”的时候,黎先生却突然去世了。这本书是献给他的,我想我的学生也会有同感。这样想并不能帮我从巨大悲痛和深深的内疚中解脱出来,相反也许还将伴我度过余生。

  教学程序和由此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的关系是本书的中心所在。它也是在对理论和教学实践两方面深入研究的一个成果。这个研究建立了一个试验的基本框架,并通过“形的构造”设计组的学生合作而完成。建筑设计实践和建筑教育实践是两个不同事情。在工作中我越来越相信,前者属于过去,而后者面向未来。当前建筑教育的问题之一是羞于或不敢提倡建筑教育的学术性。许多学校囿于现状,或者在过时的思想库里翻箱倒柜,或者重复过去培养专业人才的做法。这种状况应该改变。学校实际上提供了一个一般实践领域无法提供的对建筑学本身执著探求的环境,学校应领导建筑学,而且责无旁贷。

×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长按图片下载到相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等
朋友注册并购买后,您可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