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40.50¥40.50
已下架(本产品缺货或未上线)

商品介绍

内容简介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是当代中国比较文学主要奠基人乐黛云先生的代表作。该书主要就三方面展开讨论:1.阐明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主张与学术追求,为中国比较文学奠定了理论基石;2.评析了鲁迅、茅盾等中国新文学创立者对西方十九世纪末以尼采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思潮的吸纳、融汇与改造,揭示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被遮蔽的重要一页;3.作为本书的重点,作者选取鲁迅、茅盾等现代文学巨匠的经典小说作为分析对象,参照精神分析、接受美学、诠释学、叙述学、新批评等西方理论进行具体的文本评价、鉴赏,读出了新意和深度,是以西方文论解读中国文学的成功范例。

  

作者简介

  乐黛云,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兼任教授;曾任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15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7年,自1989年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至今,现任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编中法合办的《跨文化对话》杂志。曾开设“比较文学原理”、“西方文艺思潮”、“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东方和西方”、“比较诗学”等课程。

  

目录

  中国比较文学的现状与前景

  比较文学的名与实

  比较文学发展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比较文学研究的几个方面

  中国文学史教学与比较文学原则

  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国外

  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

  五四以前的鲁迅思想

  论《伤逝》的思想和艺术

  鲁迅属于全世界――《国外鲁迅研究论集》前言

  茅盾早期思想研究(一九一七――一九二六年)

  茅盾的现实主义理论和艺术创新――为悼念茅盾同志逝世而作

  《蚀》和《子夜》的比较分析

  二十年代青年知识分子心态的探索――论茅盾的《蚀》与《虹》

  漫谈茅盾的抒情散文

  《雷雨》中的人物性格

  小说世界的外延研究――传统的小说分析

  文学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新批评派与小说分析

  决定着表达方式的深层结构――结构主义与小说分析

  潜意识及其升华――精神分析学与小说分

  作品的框架与意象的发掘――接受美学与小说分析

  事序结构和叙事结构――叙述学与小说分析

  “推末以至本”和“探本以穷末”――诠释学与小说分析

  后记

×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长按图片下载到相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等
朋友注册并购买后,您可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