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推荐
序言
“应用语言学”(AppliedLinguistics)这个术语,是首先由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J.Baudouin de Courtenay,1845—1929)于1870年提出的,但是,这门学科却直到本世纪40年代才开始建立起来。应用语言学是一门多边缘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当然是语言,但是,它却一反现代语言学鼻祖索绪尔(DeSaussure)的主张,不仅只是就语言而研究语言,也不仅只是为语言而研究语言,它必须结合其他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数学、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科学、教育学等,面对实际的需要,对语言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应用”是应用语言学的生命,离开了“应用”,应用语言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应用”,应用语言学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关于应用语言学的范围,学者们有不同的理解。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的“应用语言学”条目中指出,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分为一般应用语言学和机器应用语言学”,前者包括“语言教学、标准语的建立和规范化、文字的创制和改革、辞书编纂、翻译”,后者包括“实验语音学、机器翻译、情报检索、汉字信息处理、自然语言理解、言语统计、少数民族语文的信息处理”。
我和龚千炎先生在《应用语言学研究刍议》一文中说:“就我国的情况而言,应用语言学似乎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五个主要的方面:1.国家的语言规划和语言计划,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2.语言学与计算机的结合,如机器翻译、计算机情报检索、汉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等;3.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包括外语教学、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4.语言学与社会学的结合,如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5.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如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语文建设》1991,第6期)
美国和西欧的学者往往把应用语言学只看成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斯波尔斯基(B.Sp01sLy)甚至主张干脆把应用语言学改称“教育语言学”(Educational Linguistics)。而苏联的学者则把机器翻译、情报检索等语言信息处理的研究叫做应用语言学。他们都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把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限制在非常狭窄的范围之内。这样,他们对应用语言学的看法就不无偏颇之处。
我们认为,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如果说早期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只限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对应用语言学提出的问题就越来越多,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在事实上已经突破了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界线,扩大到语言规划、语言信息处理等许多方面。特别在当前的信息时代,由于电子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信息处理成为人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寻常事情,而语言是人类信息最重要的载体,应用语言学与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应用语言学已经到了非研究自然语言信息处理不可的地步了。
因此,我们倾向于对应用语言学作比较广义的理解。在本书中,我们除了论述语言教学的问题之外,还着重论述语言规划、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问题,并且还论述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地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病理语言学、语言风格学、儿童语言发展学、实验语音学、人名学、地名学、广播电视语言研究、体态语、翻译、速记、语言侦破等问题。为了讲述上的系统性,我们把语言教学单独列为一章,把它看成整个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应用语言学的全部。这样,本书便成为了一本对应用语方学作综合性论述的著作。这是本书与其他已经出版了的应用语言学著作不同之处,可以说是本书独具的特色。
……
目录
序 言
第一章 应用语言学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节 什么是应用语言学
第二节 应用语言学的性质
第三节 应用语言学在国外的发展
第四节 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
第二章 语言教学
第一节 语言教学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我国的语文教学
第三节 外语教学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学
第五节 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
第六节 聋哑盲语言教学
第七节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第三章 语言规划
第一节 什么是语言规划
第二节 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
第三节 白话文运动和汉语书面语形式的改革
第四节 文字改革
第五节 推广普通话
第六节 双语制、国语和地方普通话
第七节 汉字的整理和简化
第八节 信息时代中汉字的标准化和共通化
第九节 汉语拼音运动与汉语拼音方案
第十节 术语标准化
第十一节 计划语言与受限语言
第四章 自然语言处理
第一节 自然语言处理是应用语言学中的一个新兴学科
第二节 自然语言处理的语言学理论
一、短语结构语法
二、扩充转移网络
三、从属关系语法和配价语法
四、语言串理论
……
文摘
书摘
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叶圣陶、王力、吕叔湘等老一辈语言学家明确提出了应该重视语言的应用研究,指出“要搞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并且列举出应用语言学应当研究的主要内容。1980年,吕叔湘先生在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大会的讲话中,用了近1/4的篇幅,专门论述了应用语言学与纯粹科学、边缘科学与中心科学的关系,强调语言应用研究的重要性。他指出:“语言不存在于真空,语言是供人们使用的。研究人们怎样使用语言,这就是语言的动态研究”。他说,这方面的研究近几十年来“发展越来越盛,名目越来越多”,“社会语言学、语言教学、数理语言学三个方面都可以算作广义的应用语言学,区别于只作静态分析的纯粹语言学”他批评说:“有些语言学家看不起这些研究工作,说这不是语言学。这不好。应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事实上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常常是互相促进的,应用科学也常常能给纯粹科学提出新问题,开辟新园地。”在老一辈语言学家的倡导和帮助下,我国的应用语言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其研究的范围也不断拓广了。
由于应用语言学首先是通过外语教师引进的,我国应用语言学一开始主要是研究语言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例如,1980年,广州外国语学院和上海外国语学院联合发起,召开了“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讨论会。1985年,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与广州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了“中国英语教学国际讨论会”,国外有20多位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前来参加。此外,当时我国某些外国语学院所设的应用语言学专业(课程、教材、研究生),也多是指英语教学。在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我国的外语教学发展较为迅速,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
引进之后应该是消化和创造,我国应用语言学走的正是这条道路。目前,我国语言学界根据国内实际情况来进行研究,对应用语言学有了新的较为全面的理解,其研究领域拓了到了语言规划和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等领域。
学者们注意到,我国的文字改革工作历史悠久,成绩突出,很值得总结提高,予以系统化和理论化,这是我国语言规划的独特内容;汉字结构独特,汉语也不同于西方语言,因而中文信息的计算机处理有不少特有的规律值得探究和揭示。这样的研究,大大地丰富了传统的应用语言学的内容。
特别应当提到的是,我国结合汉语汉字的特点,在中文信息处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使得应用语言学在我国现代化的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文信息处理就是利用计算机对汉语的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它是自然语言信息处理这个应用语言学的分支在汉语汉字应用研究中的体现。
中文特指汉族的语言文字,也就是汉语的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中文的书写形式是汉字,而且中文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又有它独自的特点,这样,在用计算机来处理中文记载的各种信息的时候,就自然会提出特殊的新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就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基本内容。
汉字信息处理是中文信息处理的一个关键部分,主要包括汉字的编码、输入、输出,汉字的自动识别,汉字的统计特性的研究等,这些都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基础性的工作。但是,中文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以书面汉语来说,汉字是中文最基本的层次,由汉字可以组成词,这是比汉字更高的层次,由词可以组成短语,这是比词更高的层次,由词和短语可以组成句子,这是比短语更高的层次,由句子可以组成篇章,这是比句子更高的层次。中文信息处理除了研究汉字信息处理之外,还要研究汉语单词的自动切分和处理,汉语短语的自动处理,汉语句子的自动分析和生成,汉语语义的自动分析和加工,以至于汉语篇章的自动处理等。对于口头形式的汉语,中文信息处理还要研究语音的自动合成与识别,自动文语转换等问题。
我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是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组成部分,它的研究与汉语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的信息处理息息相关,目前也纳入了中文信息处理的范围。
中文信息处理的研究在我国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了。早在1956年,我国学者就提出了研制中文电动打字机的问题以及用汉字编码方法把汉字转换成信息代码进行传输的理论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958年,新华社、邮电部、中央机要局合作设计了鼓轮式中文电传机。1959年国庆前夕,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语言研究所合作,在我国试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上进行了俄汉机器翻译试验,这是中文信息和计算机最早的结合。1969年9月,邮电科学研究院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式中文电报快速收报机,揭开了用计算技术处理汉字信息的序幕。1974年8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新华社、国家出版事业局向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务院提出“研制汉字信息处理工程的请示报告”,1974年9月24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将汉字处理系统工程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叫做“七四八工程”,并由第四机械工业部负责召集成立了“七四八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选择了汉字照相排版系统、汉字情报检索系统、汉字远程传输通讯系统等三项内容作为“七四八工程”的突破口。经过20年的努力,我国以计算机激光编辑排版改造了传统的铅字排版,在印刷技术上结束了“铅与火”的时代,目前,我国省以上大报已经采用了计算机激光排版技术,约50%的地区一级报刊以及部分书刊印刷厂也跨入了这一技术改造的行列1989年,我国自行研制的计算机激光编辑排版系统开始向海外出口。计算机彩色制版系统已经成为商品推向市场。我国研制的新闻资料检索系统已经进入大型数据库和汉字全文检索的实用阶段。中央的几个大报已经实现了卫星传版,通讯功能实现了汉字化。新闻出版和印刷行业的技术革命推动了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全面发展,汉字编码、汉字输入和输出、汉字信息压缩、汉字自动识别、机器翻译、汉语自然语言理解、汉语自然语言人机接口、汉字信息通讯等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汉语语音的自动合成与识别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以我国研究成果为主要基础制定的ISO—10646国际标准,开世界各文种字符编码的等长构架和一字一码的先河,为实现独立于文字的计算机内核奠定了基础。在中文信息处理的推动下,我国在办公领域、管理领域、事务处理领域、信息交换领域等各方面逐步实现了计算机化,为我国进一步全面实现信息化创造了条件。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把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汉字文化与当今最具有现代化特征的计算机文化融合在一起,让古老的汉字文化在现代科学文化的环境中大放异彩。中文信息处理系统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已经成为我国计算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为了促进中文信息处理研究工作的发展,1978年在青岛成立了全国汉字编码研究会,这是我国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的第一个学术团体。1981年6月27日,在天津成立了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后来改称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下设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汉字信息处理专用设备委员会、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专业委员会、自然语言处理专业委员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计算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