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联性谬误
所谓“关联性谬误”,是指从语言、心理上有关,但在逻辑上无关的前提出发进行推理,以致前提与结论的推出不相干,因此更正确的说法是“不相干谬误”。主要有:
(1)诉诸人身,即通过对论敌的人格、品质、处境等的评价来论证那个人的某种言论为错误,或者至少是降低其言论的可信度。包括:
第一,人身攻击。“你们不要相信他的话,他因乱搞男女关系受过处分。”这等于在人们要喝井水之前给井里下毒,所以这也叫做“给水井投毒谬误”。“目前的经济政策导致这个国家在迅速下滑。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前政府顾问和前政府官员以及一些仍在掌权的自以为有学问的知识分子相互勾结在一起。这些人自私自利,自以为是,完全不受人民和议会的监控。”这一大段话没有说明现行经济政策究竟在哪里有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导致经济衰退,而通篇都是一些对有关人士的攻击性言辞,并不能论证他的观点。
第二,处境人身攻击或人身保护,即通过论及某个人处于某个特定的位置,证明他的观点就一定对或者一定错。例如:“该银行总裁坚持认为,富人的个人所得税不应该提高。对于一个有巨额收入并且贪婪地渴望获得更多的人,你还能指望他有什么别的观点呢?”“某位记者并不出生于农村,家里也没有亲人、亲戚在农村,他不了解农村的真实状况,他关于农民、农村、农业所说的话完全不可信。”
上述谬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你也是”谬误,即通过指出对方言行方面的某种矛盾,来证明对方的观点不正确。看下面的对话:“甲:抽烟有害健康,你应该戒烟。乙:嘿!看谁在说话呢!你不是正在抽烟嘛。”
第三,恶意诋毁。例如,黑格尔曾经谈到一个例子:在集市上,一位女顾客对一位女商贩说:“喂,老太婆,你卖的鸡蛋是臭的呀!”女商贩听后雷霆大怒,说:“什么?我的鸡蛋是臭的?你敢这样说我的蛋?我看你才臭呢!你?要是你爸爸没有在大路上给虱子吃掉,你妈妈没有跟法国人相好,你奶奶没有死在医院里,你就该为你花里胡哨的围脖买一件合身的衬衫啦!谁不知道,这条围脖和你的帽子是从哪儿来的。要是没有军官,你们这些人才不会像现在这样打扮呢!要是太太们多管管家务,你们这些人都该蹲班房了。还是补一补你袜子上的那个窟窿去吧!”对此我们只要引用鲁迅的一句话就足够了:“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显然,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处境与他观点的正确与否之间没有直接的逻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