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研究新视野

¥42.30¥42.30
已下架(本产品缺货或未上线)

商品介绍

内容推荐
  《翻译研究新视野》一书是我国译介学奠基人谢天振教授的经典著作。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翻译研究备受注目,人文学科出现了“翻译转向”。作为可以滋生很多悖论与理念的领域,翻译研究涵盖理解、诠释、道德、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以及语际转换过程中的忠实与叛逆,等等。在本书中,作者以广阔的学术视野、敏锐的文化洞察,深入探讨了上述命题,深化了人们对翻译的性质与意义以及译者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作者简介
  谢天振,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教授、比较文学暨翻译学博士生导师、国际知名比较文学家与翻译理论家、中国比较文学译介学创始人、中国翻译学学科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翻译学学科建设最有力的倡导者和批评者之一。兼任《中国比较文学》主编、《东方翻译》执行主编、《中国翻译》编委、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暨翻译研究会会长、中国翻译协会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翻译委员会委员。

目录
国内翻译界在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认识上的误区(代前言)
第一章 当代国际译学研究的最新趋势
 第一节 西方翻译研究史的回顾与反思
 第二节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和两大转向
 第三节 俄罗斯、东欧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
第二章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
 第一节 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立场
 第二节 文学翻译:一种跨文化的创造性叛逆
 第三节 翻译: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
 第四节 误译:不同文化的误解与误释
第三章 翻译文学新概念
 第一节 翻译文学:争取承认的文学
 第二节 小说翻译:从政治需求到文学追求
 第三节 中国翻译文学史:实践与理论
 第四节 文学翻译:不可能有定本
第四章 当代文化理论与翻译研究
 第一节 解释学:作者本意和本文本意
 第二节 解构主义:对“忠实”翻译观的再思考
 第三节 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
附录
 附录一 论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
 附录二 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与实质
 附录三 论翻译的职业化时代
 附录四 谢天振论著选编

免费试读(部分内容)

  最近一二十年来,我国的翻译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我国的翻译研究中翻译研究的理论意识已经觉醒,这不仅反映在近年来发表在《中国翻译》和《外国语》等杂志和有关学报上的一些文章上,更集中地反映在国内出版界近年来推出的好几套颇具规模的翻译研究丛书上。其中,湖北教育出版社最近接连推出的两套颇具规模的翻译研究丛书――“中华翻译研究丛书”和“外国翻译理论研究丛书”[1]以及一套全面展示翻译家的创作风采的《巴别塔文丛》[2]。前两套丛书不仅对近几十年来英美法苏的翻译理论进展作了相当详尽的评介,而且还进一步推出了国内学者自身对翻译理论的思考。而后一套丛书,即《巴别塔文丛》,则把翻译家译作以外的文章汇编成集,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集中展示了翻译家作为创作者的一面。此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青岛出版社等近年来也不断有新的译学理论著述推出。这表明,我国学术界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译学研究队伍,译学研究也已初步形成气候。
  然而,与此同时,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是,尽管上述译学进展在学术界引起学者们的欣喜,但这种进展相当长时期以来还只是局限在一个并不很大的学者圈子内,并没有在我国的翻译界(遑论整个学术界)引起较为普遍和热烈的反应。比较多的翻译界人士对近年来我国译学研究上所取得的进展取一种比较冷漠的态度,在他们看来,译学研究,或者说得更具体些,翻译的理论研究,与他们没有什么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翻译界有一种风气,认为翻译研究都是空谈,能够拿出好的译品才算是真本事。所以在我国翻译界有不少翻译家颇以自己几十年来能够译出不少好的译作、却并不深入翻译研究或不懂翻译理论而洋洋自得,甚至引以为荣,而对那些写了不少翻译研究的文章却没有多少出色译作的译者,言谈之间就颇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风气所及,甚至连一些相当受人尊敬的翻译家也不能免。譬如,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翻译家就这样说过:“翻译重在实践,我就一向以眼高手低为苦。文艺理论家不大能兼作诗人或小说家,翻译工作也不例外:曾经见过一些人写翻译理论头头是道,非常中肯,译东西却不高明得很,我常引以为戒。”
  ……

×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长按图片下载到相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等
朋友注册并购买后,您可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