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防治工程学

¥32.50¥32.50
已下架(本产品缺货或未上线)

商品介绍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也是经教育部审定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它是在治沙造林学、治沙原理与技术、风沙物理学、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水土保持学等课程的基础上,重新整合构建的一门新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荒漠化概况。荒漠化防治原理,荒漠化地区植被建设技术、工程防治技术和生态农业建设技术,荒漠化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及可替代能源的开发,荒漠化防治工程规划设计及效益分析,荒漠化监测与评价等。 
  本教材除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环境生态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函授生的必修课教材外,也可作为从事农、林、牧、水利以及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者、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关于荒漠化概念的认识
  一、国际上对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概念认识的演变
  二、我国关于荒漠化概念的理解
 第二节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荒漠化防治工程概念及其意义
  二、荒漠化防治工程的任务
  三、荒漠化防治工程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科技对策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荒漠化概况
 第一节 世界荒漠化概况
  一、世界荒漠化现状 
  二、非洲的荒漠化现状及其成因 
 第二节 中国荒漠化地区概况
  一、荒漠化地区气候 
  二、荒漠化地区的地貌 
  三、荒漠化地区的土壤 
  四、荒漠化地区的水文状况 
  五、荒漠化地区植被 
 第三节 中国土地荒漠化成因
  一、人为活动 
  二、自然成因 
 第四节 中国土地荒漠化类型、面积及分布
  一、风蚀荒漠化 
  二、水蚀荒漠化 
  三、冻融荒漠化 
  四、盐渍荒漠化
  五、其他因素形成的荒漠化 
 第五节 荒漠化危害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荒漠化防治原理
 第一节 风蚀荒漠化防治的风沙物理学原理
  一、风力侵蚀作用 
  二、风沙运动规律 
  三、风蚀与沙质荒漠化 
  四、风蚀荒漠化防治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风蚀荒漠化防治的生态学原理
  一、植物对流沙环境的适应性原理 
  二、植物对流沙环境的作用原理 
 第三节 水蚀荒漠化的防治原理
  一、水力侵蚀作用 
  二、土壤侵蚀规律 
  三、影响土壤水蚀的因素 
 第四节 盐渍荒漠的防治原理
  一、盐渍土的形成与分布 
  二、水肥盐运动规律 
  三、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及特点 
  四、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原理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荒漠化地区植被建设技术
 第一节 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
 第二节 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
  一、飞播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 
  二、飞播作业
 第三节 植物固沙技术措施
  一、直播固沙 
  二、植苗固沙 
  三、扦插造林固沙 
 第四节 沙结皮固沙
 ……
第四章 荒漠化地区植被建设技术
第五章 荒漠化工程防治技术
第六章 荒漠化地区生态农业建设技术
第七章 荒漠化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
第八章 荒漠化地区可替代能源开发技术
第九章 荒漠化防治工程规划设计
第十章 荒漠化监测与评价
第十一章 荒漠化防治工程的效益评价

免费试读(部分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第三节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科技对策
  (一)充分利用成熟的荒漠化防治技术,因地制宜,组装配套
  我国人民在近50年的荒漠化防治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荒漠化防治的技术和模式,为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例如,以治理风蚀荒漠化为主的半荒漠区铁路防沙技术、干旱区绿洲防护林建设和灌溉排水技术、干旱半干旱地区沙地衬膜水稻栽培技术和小生物圈建设技术、化学固沙技术、机械沙障阻沙技术、草方格沙障固沙技术、生物林草固沙技术、飞播造林技术、沙化草牧场改良技术;以治理水蚀荒漠化为主的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侵蚀沟道防护林营造技术、斜坡固定工程、沟头防护工程、沟床固定工程、拦沙坝和淤地坝施工技术、各种防治土壤侵蚀的耕作和轮作技术、优质高产梯田建设技术、节水型旱作农林牧业技术以及盐渍荒漠化土地的改良和防治技术等。这些技术目前都已十分成熟,不同荒漠化类型区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对上述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在荒漠化防治工作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二)建立健全科技推广网络,加强科技推广队伍
  近50年的荒漠化防治科学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这些成果在一些典型地区的推广应用,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模式,但由于各级科技推广机构和科技队伍的不健全,许多科技成果难以在基层得到普及和推广,因此,要使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建立和健全各级科技推广网络,强化科技推广队伍,提高科技推广工作者的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蓟科技推广中去,从而使荒漠化防治工作真正走上科学化的轨道。 
  (三)提高荒漠化防治工程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目前,由于投资力度、管理水平和群众意识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荒漠化防治工程仍停留在一些传统防治技术上,现代高新科技方法和手段并未得到有效地应用。针对这一问题,在今后的防治荒漠化工程总体规戈。和设计之中,要确定各工程的技术依托单位,严格规定防治荒漠化工程中科技含量和科技成果应用的项目,并定期加以严格检查验收,对达不到要求的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其投资总量,限期未改者,将停止工程的实施,另一方面科研人员要深入到防治荒漠化工作的第一线,发现和解决荒漠化防治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生产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立项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尽快应用于生产实践。
  ……

×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长按图片下载到相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等
朋友注册并购买后,您可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