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的观念

¥35.82¥35.82
已下架(本产品缺货或未上线)

商品介绍

内容推荐

  在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学术背景下,作者通过翔实的理论背景分析,系统评析了传播学的基础观念,深入剖析了传播媒介如何建构传播关系、传播技术的社会应用、大众文化与社会想像等问题,思辨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学科,展现了当代传播学的知识谱系所蕴藏的学术探索的可能性,尤其是从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出发、对中国经济改革以来新的社会转型进行了传播学思考,进而系统阐述了世纪之交中国现代化的传播战略思路,颇具理论高度和现实意义。

 

目录

  导论

  上篇 知识的逻辑

   第一章 社会机器化的畅想

    1.人有人的用处

    2.事物的状态是信息的尺度

    3.传播如何控制社会

    4.信息是如何度量的

    5.信息在传播中生成

    6.系统是信息的身份

    7.系统是一种关系结构

    8.悖论后面的传播系统

   第二章 事实是经验的囚徒

    1.媒介化是大众化的同谋

    2.传播是社会关系的整合

    3.社会心态的传播透视

    4.说服程序的设计规范

    5.传播是线性的因果关系

    6.说什么意味着不说什么

    7.如何设置传播程序

    8.主观导向的客观求证

    9.社会表象的经验描述

   第三章 被结构的符号神话

    1.传播是社会的交换

    2.现代传播从语言开始

    3.能指与所指的循环

    4.符号的表意建构

    5.平凡化的世俗神话

    6.意义是符号的阐释

    7.塑造主体的意识形态

    8.传播是权力的眼睛

    9.结构的封闭和开放

  中篇 话语的界面

   第四章 媒介领域的地形图

    1.传播关系与媒介逻辑

    2.传播符号的修辞策略

    3.新闻事件的传播态势

    4.新闻报道的真实效果

    5.新闻采编的流程分析

    6.新闻信息的场面调度

   第五章 技术与社会的变奏

    1.机器世界的思维

    2.数字化存在的指南

    3.网络传播的爆炸

    4.人文生态的计算

    5.技术铭文的社会读解

   第六章 社会想像的催化剂

    1.文化工业的生产意义

    2.媒介话语的自恋情结

    3.想像的无意识力量

    4.意识社会化的见证

  下篇 社会的反思

   第七章 传播系统的自反性

    1.理性建构与符号悖论

    2.传播系统的结构属性

    3.公共舆论的制度空间

    4.信息构成与象征秩序

    5.社会现代性的传播观

    6.意识形态的社会博弈 

   第八章 现代化的传播思路

    1.唯物主义的传播史观

    2.传播理性与社会制度

    3.社会传播的阐释意向

    4.社会主体的结构分化

    5.社会转型的传播伦理

    6.新经济制度的传播观

    7.市场竞争的传播定位

    8.传播空间与公共空间

    9.传播动力的社会分配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免费试读(部分内容)

  上篇 知识的逻辑

  第一章 社会机器化的畅想

  人机对话是今天社会性的生产实践活动当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状态。在传播学历史上,第一个考虑人和传播机器对话行为模式的理论是控制论。顾名思义,控制论是从控制和信息角度研究机器和人类传播现象的科学,是人通过主动行为把相关的信息符号通过一定的传播载体发送出去,再经过接受信息的媒介把这些信息符号还原成人可以感知的信息符号,这个信息传播过程是一个把信息符号象征化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个象征化过程才完成了传播行为。所以说,控制论模式在象征化水平上和内容传递机制上表明,传播同时是过程和这个过程的结果。

  控制论的缘起是和近代史上的科技革命分不开的,这场革命的主题词是物质、能和信息,其中生物力学、能量物理学和统计力学起到了重要作用。科学技术的进展使20世纪的世界观和19世纪的世界观出现了下列区别:必然和偶然,决定论和非决定论,信息和物质(能),系统和集合,历史的和逻辑的,人工的和自然的,生命的和物理的,概率统计的方法和数学分析的方法,创造的和自然发生的,突现的和缓进的,自为的和自在的,整体的和局部的。而控制论思想是这种转化中的中心思想,形成了一次真正的思想上的大革命。

  控制表现了作用者与被作用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切点说,就是原因对结果的决定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决定作用可以理解为控制作用。也就是说,控制是以因果作用为必要条件的。在人们的常设中,单因单果是一种最简单的因果关系。事实上,在因果之间还存在着多因素的关系,可以是一因多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还可以是多因多果等等。在这些情况下,原因对结果的决定作用就很复杂。这就不可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在“可能世界”中的某种特定关系。“可能世界”是由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莱布尼茨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一种复杂性,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多种关系。要从多种可能性中弄清楚原因对结果的决定作用,进一步从多种可能的因中给出某种因,以便从多种可能的果中得到所预期的果,这就是一种控制作用。

  控制论思想作为一种方法论是和信息论、系统论同时问世的,习惯上被人们称为三论。但这三种思想方法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控制论。

  ……

×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长按图片下载到相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等
朋友注册并购买后,您可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