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积多年心血所建构的新的学科体系。全书融美学、诗学为一炉,通过审美检验论、艺术价值论、艺术意境论、艺术形态论、艺术阐述接受论、艺术审美教育论等,全面探讨了艺术的意义与价值,艺术的审美本质和艺术本性与人的存在本体之关系,揭示出艺术审美必然以寻求艺术的本真生命意义和人的感性审美生成的奥秘为根本旨归的真谛。适用于大学文科师生,广大美学、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
目录
绪论 文艺美学:美学与诗学的融合 第一章 审美活动:审美主客体的交流与统一 第一节 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 第二节 作为人类特殊维度的审美活动 第三节 人类审美活动的特点 第四节 审美主客体的交流契合 第五节 审美主体心灵奥秘的洞悉 第二章 审美体验:艺术本质的核心 第一节 审美体验与非审美体验 第二节 审美体验的发生与层次 第三节 审美体验的特性 第四节 审美体验的层次性和拓展性序列 第三章 审美超越:艺术审美价值的本质 第一节 艺术与审美 第二节 艺术与非艺术 第三节 艺术与审美的辩证关系 第四节 艺术审美价值的本质和特征 第四章 艺术掌握:人与世界的多维关系 第一节 人对世界的审美掌握 第二节 艺术掌握与意象思维 第三节 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 第五章 艺术本体之真:生命之敞亮和体验之升华 第一节 艺术真实即艺术生命的敞亮 第二节 真的世界的二极:艺术与科学 第三节 艺术真实实在于作家主体体验评价的真实 第四节 艺术真实是作品反映主客体的审美关系的真实 第六章 艺术的审美构成:作为深层创构的艺术美 第一节 艺术创造是美的创造 第二节 艺术美构成的三个层次 第三节 艺术内容与美丑对照 第四节 否定性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 第五节 艺术美构成的层次 第七章 艺术形象:审美意象及其符号化 第一节 艺术形象与非艺术形象 第二节 艺术形象与审美意象 第三节 审美意象的特性 第四节 审美意象的结构方式 第五节 审美意象的符号化 第六节 艺术形象是有机整体 第八章 艺术意境:艺术本体的深层结构 第九章 艺术形态:艺术形态学脉动及其审美特性 第十章 艺术阐释接受:文艺审美价值的实现 第十一章 艺术审美教育:人的感性的审美生成 文无止境 修订后记
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胡经之,男,祖籍苏州,1933年出生于无锡。深圳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早年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解放后任无锡学联主席、苏南人民代表。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又留校攻读文艺学副博士研究生,师从杨晦学习文艺学,又从朱光潜、宗白华研究美学,融西方文艺学,美学于一炉。1958年始,不时发表文艺评论,著有《评〈野火春风斗古城〉》等,被《文艺报》聘为特约评论员,后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1960年研究生毕业留北大任教,讲授文学概论、文艺美学、文艺学方法论、比较文学等课程。开发改革后,在国内率先开拓文艺美学新学科,在北大设立文艺美学硕士专业方向,为国家先后培育文艺美学硕士10余人,成为这一学科的重要力量。199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为文艺学博士导师,获国务院颁发之国家突出贡献证书。 1984年受张维校长之邀,来深圳大学参与创建中文系,历任系主任、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学院院长顾问等职。积极参与特区的文化建设和国内外文化交流,被选为中国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美学学会会长、广东省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被聘为《文艺理论研究》、《四海-世界华文文学》等全国性刊物编委。 主要论著有: 《文艺美学》、《文艺美学方法论》、《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与张首映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所颁"全国首届外国文学优秀著作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分上、下编,任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初版、1990年修订再版。获国家教育委员会所颁"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中国古典美学丛编》、《中国现代美学丛编》等,其中三种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推荐为全国高校文科教材。现正在撰写新著《审美人生》。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Copyright 2007–2021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30-22:00),18001260133(09:3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09054306号-30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7632号 营业执照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