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聿《哲学通论》(修订版)教材(复旦大学出版社)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9.5¥39.50
已下架(本产品缺货或未上线)

商品介绍

免费试读(部分内容)

  第二节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一、“本原”问题
  关于哲学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恩格斯说:“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①。对此,恩格斯又特别强调地补充说:“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它们在这里也不能在别的意义上被使用”②。
  “精神”和“自然界”谁为“本原”的问题,根源于人类的产生。人类使统一的世界分化为“物质”与“精神”两大类现象。同时,我们还应当进一步看到,“物质”与“精神”这两大类现象的对立,不仅表现在人的“精神”与外在于人的“物质”的对立,而且更为深刻地表现在人自己的“精神”与“物质”的对立。寻找人的“生活世界”的“意义”的哲学,它的根本指向是寻求人类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它对“精神”与“物质”关系问题的思考,最为直接的、也是最为深切的出发点,是人自身的“精神”与“物质”的矛盾。人类自身存在的矛盾性,是哲学反思的最为坚实的生活基础。
  人类作为物质世界链条上的特定环节,即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统一于物质世界,物质世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即“本体”;人类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即作为超越纯粹自然性的人的存在,人类自己的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即“本体”。
  传统的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分别从对立的两极去思考自然界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因而始终僵持于“本源”问题的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的抽象对立,并以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去说明二者的统一。
  旧唯物论以自然界为精神的本原,力图把精神还原为自然,用自然来解释人类的精神活动,从而把物的尺度当作人类全部行为的根据,这就是旧唯物论的自然本体论;旧唯心论则以精神为自然界的本原,试图把自然还原为精神,用人类的精神活动来解释自然,从而把精神的尺度当作人的全部行为的根据,这就是旧唯心论的精神本体论。
  由于旧唯物论以自然为本体,只是从被动的观点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取消了人的能动性,因此它所坚持的是一种单纯的、自在的客体性原则;由于旧唯心论以精神为本体,只是从能动的观点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因此它所坚持的是一种单纯的、自为的主体性原则。这样旧唯物论和旧唯心论就不仅固执于“本原”问题上的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的抽象对立,而且造成了思维方式上的客体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的互不相容。
  ……

×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长按图片下载到相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等
朋友注册并购买后,您可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