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史

¥42.00¥42.00
已下架(本产品缺货或未上线)

商品介绍

  本书是一部伊斯兰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伊斯兰教兴起、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伊斯兰教兴起前的阿拉伯社会状况,止于当今伊斯兰教在各国的情况和特点。所记内容按教派分化展开,广泛涉及伊斯兰教的经籍、教法、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伊斯兰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伊斯兰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伊斯兰教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目 录

作者的话
第一编 伊斯兰教的兴起
 第一章 伊斯兰教兴起前的阿拉伯社会
 第二章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兴起(610-661)
第二编 伊斯兰教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 早期伊斯兰教的发展(66l-750)
 第四章 伊斯兰宗教体制的形成(750-945)
 第五章 逊尼派与十叶派伊斯兰教的深入发展(945-1157)
 第六章 苏非教团的形成与哈里发制度的覆灭(1157-1258)
 第七章 传统哈里发制度解体后的伊斯兰教(1258-1800)
第三编 伊斯兰教在各地的传播
 第八章 伊斯兰教在北非和西班牙
 第九章 伊斯兰教在波斯和中亚
 第十章 伊斯兰教在印度次大陆与东南亚
 第十一章 伊斯兰教在西非与东非
 第十二章 伊斯兰教在中国
第四编 近现代伊斯兰教
 第十三章 近现代伊斯兰教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1800-1945)
 第十四章 战后伊斯兰教(1945-)
附录
后记
新版后记

免费试读(部分内容)

  第一章 伊斯兰教兴起前的阿拉伯社会
  第一节 阿拉伯半岛的自然状况
  地理位置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的西南部,北邻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北界约旦谷地,西滨红海,南临阿拉伯海,东濒波斯湾(阿拉伯湾)和阿曼湾,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阿拉伯半岛通过叙利亚沙漠的延伸,插入在最古老的两大文明发源地——埃及和巴比伦之间,南部的海路又使它与第三个古老文明的发源地——印度的旁遮普相接。自古以来,它就跨在东西贸易的一条主干商道上。这种地理位置,使它在欧亚大陆和非洲之间,以及地中海世界和印度及远东之间,占据着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
  地形地貌阿拉伯半岛的西部和南部为山脉所环抱,是个向东北逐渐倾斜的“台地式高原”。西部因红海海岸断裂下沉,边缘掀动而翘起,形成希贾兹山脉。它沿着西部海岸,直至也门,绵亘1800公里。在北部的麦地那附近,山脉海拔为1200米左右,自塔伊夫往南,上升到2000米以上,巍峨山岭蜿蜒起伏,越来越高。也门的哈杜尔舒艾卜峰,海拔3760米,是半岛的最高点。由希贾兹迤东,地势渐趋低缓,大多属平坦高原和低地。但沿南部海岸,海拔1000~3000米的山脉依然连绵不断,直抵东端的阿曼湾,约有1600公里。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脉分布在阿曼湾西岸,主峰绿山海拔3352米,陡崖峭壁,巍然耸起,雄视着印度洋。这些山脉构成挡住海风带湿空气的自然屏障,是半岛内地形成广袤沙漠旷野地带的原因之一。
  除了山脉和高地外,半岛约有40%的地区是沙漠。真正的沙漠分为三类:(1)内夫得沙漠,位于北部,主要是沙质沙漠,常常被大风吹动而迁移,堆积起来形成一望无际的沙丘丘陵。这一地区内,除了罕见的绿洲外,大多干燥贫瘠,但在冬季降雨以后,地面会萌发一层青翠的牧草,成为骆驼和羊群出没之处。(2)红沙地区(达赫纳),北自内夫得沙漠,南到哈达拉毛山脉,一片红沙,迤逦500公里,构成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的鲁卜哈利沙漠(空旷无人地区)。红沙地区的西部,通称为艾哈噶夫(沙丘地区)。季节性降雨时期,这里长有丰盛的牧草,能吸引贝杜因人赶着畜群前来放牧几个月,但在夏季,却是草木枯萎,人迹罕至。(3)熔岩地区(哈赖),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表铺满了火山熔岩的碎碴。这种岩质沙漠是真正的不毛之地。
  ……

×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长按图片下载到相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等
朋友注册并购买后,您可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