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介绍
本书是国家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讲教材,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按照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过程设计与评价三个部分展开,内容共十章:教育技术概述、学与教的理论、视听与传播理论;视听媒体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Internet教育资源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本书在设计与编写上充分考虑到国内院校开展教学的需要,每章都提供有学习目标、小结、习题与综合实践活动。为适应课程发展与知识更新的需要,本书还建有相关的教学资源网站。
本书有较强的适应性,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育技术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教材,还可供从事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学与管理的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目 录
第一篇 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第1章 教育技术概述
学习目标
1.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1.1.1 教育技术的定义
1.1.2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1.2 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2.1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2.2 AECT定义的发展
1.2.3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2.4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
1.3.1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1.3.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小结
习题
综合实践活动
第2章 学与教的理论
学习目标
2.1 行为主义理论
2.1.1 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2.1.2 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2.2 认知主义理论
2.2.1 苛勒的顿悟说
2.2.2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2.2.3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2.2.4 认知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2.3 建构主义理论
2.3.1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2.3.2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
2.3.3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小结
习题
综合实践活动
第3章 视听与传播理论
学习目标
3.1 视听教育理论
3.1.1 视感知规律
3.1.2 听感知规律
3.1.3 经验之塔理论
3.2 传播理论
3.2.1 传播的概念和类型
3.2.2 传播模式
3.2.3 教育传播
小结
习题
综合实践活动
第二篇 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第4章 视听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目标
4.1 教育传播媒体
4.1.1 基本概念
4.1.2 功能与特性
4.2 视听教学媒体
4.2.1 视觉媒体
4.2.2 听觉媒体
4.2.3 视听媒体
4.3 视听教学媒体的应用
4.3.1 应用方式
4.3.2 教材制作
小结
习题
综合实践活动
第5章 计算机辅助教学
学习目标
5.1 概述
5.1.1 计算机的教育应用
5.1.2 多媒体课件
5.2 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5.2.1 分类框架
5.2.2 主要模式
5.3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
5.3.1 课件开发步骤
5.3.2 素材采集与加工
5.3.3 素材集成及其工具
5.4 概念图及其应用
5.4.1 基本概念
5.4.2 概念图的制作
5.4.3 概念图的教学意义
5.5 新技术的教育应用
5.5.1 虚拟现实技术
5.5.2 人工智能技术
小结
习题
综合实践活动
第6章 Internet教育资源利用
学习目标
6.1 Internet教育资源
6.1.1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6.1.2 网络教育资源的分类
6.2 网络信息检索
6.2.1 信息检索工具
6.2.2 信息检索策略
6.3 网上交流与文件下载
6.3.1 网上交流
6.3.2 文件下载
6.4 基于Internet的资源型学习
6.4.1 概念与特点
6.4.2 实施过程
6.4.3 WebQuest
小结
习题
综合实践活动
第7章 现代远程教育
学习目标
7.1 远程教育概述
7.1.1 远程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7.1.2 远程教育的发展与类型
7.2 网络课程与学习环境
7.2.1 网络课程及其特点
7.2.2 网络教学的实施
7.2.3 虚拟学习环境
7.3 现代远程教育与中小学教育
7.3.1 现代远程教育与教师
7.3.2 现代远程教育与学生
7.3.3 现代远程教育与家校联系
小结
习题
综合实践活动
第8章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学习目标
8.1 校园网络
8.1.1 校园网络的结构
8.1.2 校园网络的功能
8.1.3 小学校园网络实例
8.1.4 Internet的接入方式
8.2 多媒体教室
8.2.1 功能与设计
8.2.2 系统构成
8.3 网络机房
8.3.1 基本构成与布局
8.3.2 数字语音教室
8.3.3 人机工程原理的应用
8.4 微格教室
8.4.1 微格教学系统
8.4.2 微格教学的实施
小结
习题
综合实践活动
第三篇 教学过程设计与评价
第9章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9.1 教学设计概述
9.1.1 概念与特征
9.1.2 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9.1.3 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9.2 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9.2.1 前期分析
9.2.2 教学目标的阐明
9.2.3 教学策略的制定
9.2.4 方案编写与成果评价
9.3 教学设计方案实例
9.3.1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9.3.2 “溶液的酸碱度和pH”教学设计
小结
习题
综合实践活动
第10章 教学评价
学习目标
10.1 教学评价概述
10.1.1 基本概念
10.1.2 教学评价的类型
10.1.3 教学评价的发展
10.2 教学评价技术
10.2.1 课堂观察
10.2.2 调查
10.2.3 测验
10.2.4 档案袋评价
10.3 教学评价实践
10.3.1 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10.3.2 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
10.4 教育技术在评价中的应用
10.4.1 工艺学记录
10.4.2 学习反应信息分析
10.4.3 电子档案袋
10.4.4 数据处理软件
10.4.5 评价研究工具
小结
习题
综合实践活动
本书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张剑平,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浙江省教育技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教育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免费试读(部分内容)
1.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
19世纪末,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成果引进教育领域,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新媒体相继应用于教学,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教学获得了不同以往的良好效果。190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家公司出版了《视觉教育》一书,介绍照片拍摄、制作和使用幻灯片,这是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术语。
随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对新媒体应用的研究。1913年,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宣布:“不久将在学校中废弃书本……有可能利用电影来教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在未来的l0年里,我们的学校将会得到彻底的改造”。10年过去了,爱迪生预期的变化没有出现。然而,视觉教育活动却有了长足的发展。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学分会(Department of Visual Instruction),视觉教育工作者开始发展他们自己的学说,并把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论》作为视觉教育的理论基础,l928年出版了第一本关于视觉教育的教科书《学校中的视觉教育》,并断言“视觉经验对学习的影响比其他各种经验都强得多”。
1924年,在美国心理学会的会议上,S.L.普莱西宣布他设计出了第一台可以教学、测验和记分的教学机器。它不仅能呈现视觉材料,还能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反馈信息,这是教学机器与音像媒体的重要区别。该教学机器用于个别化教学活动,于是产生了早期的个别化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