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介绍
内容推荐
作为大学本科应用型“十一五”规划教材,本书着重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体现“大学本科层次”和“应用、实用、适用”的教学要求。
在体现课程知识系统性的同时,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技能,在内容的取舍和安排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在教材设计结构上包括“学习要点”、“阅读指南”、“案例分析”等新内容。
针对教和学,采用学理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每章的要点、难点和疑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本书供培养本科层次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专业和独立学院各专业使用,也可供普通高等学校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和社会人员进修或自学使用。
目录
第一章 管理学导论
学习要点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及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管理的概念
二、管理的性质
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管理的基本问题和人性假设
一、管理的基本问题
二、管理中的人性假设
第三节 管理的基本职能与管理者的角色
一、管理的基本职能
二、管理者的角色
三、管理者的技能
第四节 管理环境
一、管理环境及其分类
二、管理的外部环境
三、管理的内部环境
思考与练习
阅读指南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要点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二、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三、韦伯的组织理论
四、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
第二节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80年代)
一、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学说
二、组织行为学
三、对组织行为理论的评价
四、管理理论丛林
第三节 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
一、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管理理论
二、迈克尔·哈默与詹姆斯·钱皮的企业再造理论
三、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理论
第四节 中国近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鸦片战争后)
一、中国资本主义企业管理
二、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
思考与练习
阅读指南
第三章 管理系统
学习要点
第一节 系统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系统的概念
二、系统的特征
三、管理活动的系统性
第二节 管理系统的特性
一、管理系统的动态性
二、管理系统的时空变化性
第三节 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
一、动力机制
二、弹性机制
三、反馈机制
……
第四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五章 计划
第六章 战略管理
第七章 决策
第八章 组织
第九章 人员配备
第十章 激励
第十一章 领导
第十二章 沟通
第十三章 控制
第十四章 组织文化
第十五章 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免费试读(部分内容)
第一章 管理学导论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及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的性质
(一)管理的二重性
任何社会生产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即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因此,对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也存在两重性:一种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即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另一种是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即维护特定社会制度下的生产关系。
1.管理的自然属性
马克思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即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①马克思用乐队的指挥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在共同劳动中进行管理的必要性和管理的普遍性。
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能,通过合理地组织生产过程,使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力等要素得以有效组合,形成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社会分工日益明显的现代社会,管理已经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管理的这种属性存在于一切组织的管理活动中,是管理的共同性表现,它不带阶级性,是一种自然属性。
2.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在一定的社会中进行的,必然受到其所处社会的生产关系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制约。因此,管理活动必然要反映社会制度以及文化的特点,服从生产资料所有者实现其生产目的与维护现有生产关系的需要。在资本主义社会,管理表现为维护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剥削关系,正如列宁认为“泰勒制”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榨取工人血汗的“科学”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