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体例是具有创新性的,目前世界上没有同体例的著作。学术体例上,全书共分为三部分:一是外交决策理论研究,二是中国外交决策研究,三是对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外交决策进行研究。这种体例以前在国内外同类著作中是没有的。我主要是从学术体系的完整、全面、系统和具有一定深度出发,力争写成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著作考虑的。另外,还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情况。从我本人的学术创作经验看,这种完整的创作体例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需要和阅读习惯,适应面比较广(1989年1月,我作为第一作者在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国际关系学》也是采用这种完整的体例。十几年来,该书已印刷3次,至今还是各大院校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的参考书)。 本书也力求学术方面的创新。一般说来,一本书如果有20%的内容是创新性的就很有价值了。而本书的基本体系和主要内容,我都是从创新的目的出发创作完成的。对中国外交决策机制的研究在国内几乎是空白,而我在这方面是最早进行研究的。几年时间里,为了把这方面的研究做准确、做扎实、做出彩,经常独自面壁凝神思索。宝山无径全靠独自斧凿刀劈,学海有涯惟有众生辛勤横渡。由于是学术创新,其中的难度自然可想而知。全书在体例、设置、断限、取舍、加强、补遗方面均需自创琢磨,难有借鉴,写作过程中多次彷徨、停顿,甚至推倒重来,但我始终没有放弃,最后在各方面的支持鼓励下完成了书稿。 本书在材料收集方面也有特点。本书写作中引用的资料都是公开发表的出版物中的资料。但是我利用外交学院从属外交部的优势,以及进入外交学院读书任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在这个系统所受到的熏陶,接触了一些其他部门可能了解不到的材料,常年系统地听一系列重要的报告及参加一些会议,虽然并不一定直接与本书的写作相关,但对透视、把握中国外交决策机制还是很有帮助的。在写作过程中我没有申请查看未解密的档案(未解密的档案,即使看了也不能用),但是我通过与大使等各级外交官的访谈、参加各种研讨会、来自学界前辈和卸任高官的审定帮助,努力使有关新中国外交决策机制中的各段叙述内容尽量接近于历史事实并有所披露。所以本书的最大亮点集中在“新中国外交决策机制”部分。但由于外交决策的过程在世界各国的外交研究中的保密性、敏感性等原因,都是难以在最近期复原再现的,因此疏漏
目录
第一编 外交决策基本理论研究 第一章 外交决策研究的学术界定 第一节 外交决策研究的学科归属 第二节 关于中国外交学发展历程的分析 第三节 外交决策是外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四节 外交决策研究属于新兴的研究领域 第五节 外交决策研究范围的界定 第六节 外交决策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研究目的. 第二章 外交决策研究角度的确定和外交等概念的厘清 第一节 外交决策研究角度的确定和选择 第二节 关于对外政策和外交、外事等概念研究 第三节 关于外交行政等概念的研究 第三章 外交决策的理论特性研究 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及基本要素 第二节 行政决策研究 第三节 外交决策研究 第四节 关于外交决策的类型和评价标准 第二编 新中国的外交决策 第一章 新中国外交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变化研究(1949—1966年) 第一节 特殊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制的创立及变化 第三节 新中国外交机构的建立 第四节 新中国外交决策机制的形成 第五节 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决策的基本评价 第二章 1966—1976年间中国外交决策机制的变化研究 第一节 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政治状况分析 第二节 最高决策层的变化 第三节 外交路线和外交决策机构发生变化 第四节 对外交决策机制变化的分析 第三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外交决策研究(1976年底至1989年下半年) 第一节 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宏观背景分析 第二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路线的调整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代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 第四节 关于外交决策机制的 第四章 1990年—21世纪初的中国外交决策研究 第一节 对国内和国际形势的把握和定位 第二节 关于中国外交决策机构和机制变化调整的分析 第三节 国家涉外机构的变化调整 第四节 中国外交决策机制图介 …… 第五章 关于中国外交决策的理论阐述与未来变化分析 第六章 中国外交决策案例研究 第三编 其他国家的外交决策研究 第一章 美国外交决策机制研究 第二章 法国外交决策机制研究 第三章 日本外交决策研究 第四章 苏联和21世纪初俄罗斯外交决策研究 第五章 印度外交决策机制研究 第六章 英国外交决策机制研究 第七章 埃及外交决策机制研究 第八章 德国外交决策机制研究 参考书目
·收起全部<<
前言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Copyright 2007–2021 www.100xuex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圣才学习网 版权所有
全国热线:400-900-8858(09:30-22:00),18001260133(09:30-22:0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09054306号-30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7632号 营业执照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