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八版)教材

¥49¥49.00
已下架(本产品缺货或未上线)

商品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统编的高校《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由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和吴汉洪教授、北京大学刘文忻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冯金华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尹伯成教授共五名教学人员组成编写组,高鸿业教授任主编。

本书第一版至第七版顺次于1996年、2001年、2004年、2007年、2011年、2014年和2018年出版。第一版的序言指出:“正如西方学者所承认的那样,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具有演变性的学科。随着时间的流逝,西方经济学会出现新的内容以及不同的着重方面,反映这些情况的教科书必然也应如此。因此,本书在将来势必要进行修改和增删。”以第七版而言,其出书的时间距今已有三年多。有鉴于此,第八版的编撰成为应有之举。此外,使用本书的经验和改善本书的章节安排也使新版的编撰成为必要。

第八版的主要修改和增删之处可以被分为微观、宏观、总论和其他这四个部分加以说明:

第一,微观经济学部分的变动主要有:

(1)对原教材第七版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进行了修改,改写了古诺模型,增加了伯特兰模型,并阐释了相关模型的联系与比较。

(2)对原材料第七版第十章补充了对占优策略和占优策略均衡的说明。

(3)对原教材第七版第十一章,区分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在对保险市场的分析中做了说明。增加了“信息不完全和旧车市场”的内容。删除了本章原来的“信息与劳动市场”的内容。

第二,宏观经济学部分的变动主要有:

(1)对原教材第七版第十二章第六节增加了经理人采购指数的内容。

(2)对原教材第七版第十三章,增加了一节,说明国民收入由什么决定。

(3)重新改写了原教材第七版第十四章的内容。

(4)对原教材第七版第十五章,改写了AS曲线的相关部分,并对该章第四节模型的结构和应用的内容进行了补充。

(5)对原教材第七版第十七章中的泰勒规则的内容进行了补充。

(6)对原教材第七版第十九章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一些修改。

(7)更新了宏观经济学部分的一些数据。

第三,对原教材第七版第一章和第二十二章的调整包括:

(1)将第一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合并为第一节:人类经济活动和经济学由来和发展与演变;增加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

(2)将第二十二章增加了一节:政府与市场的明确定位;增加了第五节: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修改了原教材第六节的内容。

第四,其他的修改。

(1)第七版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本书的专栏与案例等部分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做长期更新,读者可以扫描本书封面的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或者下载APP后获取。

(2)本书扩展了各章后的习题,并单独制作与教材配套的习题本,附在书后,从而方便教师与学生的使用。同时,鉴于本书部分章节难度较高,编者对这部分章节做了加“星号”(*)的处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学习。

本书加星号的章节有:

第三章第七节 不确定性和选择

第八章第七节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第十章第三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混合策略均衡

第十七章第五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第二十章第二节 投资

第二十章第三节 货币需求

第二十一章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

第二十一章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

作者简介

高鸿业先生,江苏徐州铜山区人,1921年出生,无党派人士,中国经济学界杰出教育家,西方经济学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著名经济学家,资深翻译家,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名誉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荣誉教授。

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

尹伯成,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刘文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金华,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5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10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2

第五节 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15

第六节 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16

第七节 结束语 21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 26

第一节 国民收入由什么决定 26

第二节 均衡产出 28

第三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30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36

第五节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41

第六节 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46

第七节 结束语 48

附录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51

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IS―LM 模型 54

第一节 产品市场和 IS 曲线 55

第二节 货币市场和 LM 曲线 60

第三节 模型的结构和稳定性分析 72

第四节 模型的应用 76

第五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81

第六节 结束语 82

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AD―AS 模型 87

第一节 AD 曲线 87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93

第三节 AS 曲线 97

第四节 模型的结构和应用 107

第五节 考虑时间因素的 AD―AS 模型 114

第六节 结束语 118

第十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121

第一节 失业的描述 121

第二节 失业的原因 124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126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 128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131

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成本 140

第七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143

第八节 结束语 152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157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 157

第二节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160

第三节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169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181

第五节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 182

第六节 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 185

第七节 供给管理政策 189

第八节 结束语 191

第十八章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95

第一节 预备知识: 汇率、 净出口和资本净流出 195

第二节 模型的结构 200

第三节 模型的应用 204

第四节 模型的扩展 209

第五节 结束语 213

附录 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 215

第十九章 经济增长 219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219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226

第三节 构建和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 228

第四节 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 236

第五节 内生增长理论 242

第六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244

第七节 结束语 247

附录 增长核算 250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255

第一节 消 费 255

第二节 投 资 265

第三节 货币需求 272

第四节 结束语 277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82

第一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282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287

第三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289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 AD―AS 模型 290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295

第六节 名义黏性 297

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 AD―AS 模型 300

第八节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304

第九节 本章和宏观经济学结束语 305

第二十二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313

第一节 我国借鉴西方经济学问题 313

第二节 政府与市场的明确定位 316

第三节 西方微观经济学与经济改革 319

第四节 西方宏观经济学与经济发展 322

第五节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326

第六节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 328

第七节 结束语 331

附录一 参考文献 334

附录二 重要人名译名对照表 342

附录三 重要术语汉英对照表 345

×

【提醒】购买纸书后,扫码即可免费领取购书大礼包!

如果你已购买本书,请扫一扫封面右上角的二维码,如下图:

如果你未购买纸书,请先购买:

立即购买

长按图片下载到相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等
朋友注册并购买后,您可赚
取消